自从有了导演和演员两个综艺项目,李然觉得好像好长时间没在家里看到方洁了。
    不是在论证,就是在梳理流程。
    还时常去出差,找其它能合作的电视台。
    说真的,李然现在都有点儿后悔答应方洁弄这两个项目了。
    挣不挣钱先放在后边,人可是看不见了。
    这跟自己以前比较咸鱼的想法,老婆,孩子,拍戏,很是冲突。
    好在央视那里来了消息,让李然也有了自己需要去忙的事情,无暇管方洁这里。
    总算没有爆发家庭矛盾。
    有个什么定理李然有点儿记不太清。
    说的就是越是怕什么,就越是能遇到什么。
    “舌尖上的美食”到底还是因为拍摄顺利,提前准备完结。
    因为李然需要的那部分内容,都已经拍摄完毕。
    现在收尾的这些,都是后续加进来的补拍美食。
    所以按照范宝贞的安排,李然需要提前进行后期剪辑。
    这部拍摄长达近一年的“舌尖上的美食”,准备在春节期间进行连续播出。
    以纪录频道的名义为广大观众献上一道春节大餐。
    范宝贞那里文绉绉的排词用句李然不想听,也不想管。
    现在他的工作那就是把海量的素材,整合起来,形成一部七集的美食纪录片。
    纪录片的剪辑与电视剧的剪辑相似,但又有点儿不太一样。
    电视剧因为剧情的原因,通过台词,人物表达等等,能让观众有一个连续性的感觉。
    所以剪辑起来理顺的比较方便。
    但是纪录片因为镜头多,独立性强,又因为要展现某种目的进行镜头转换,很考验剪辑师或者是导演的手段。
    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好在李然没有这些困扰。
    有着灵感的加持,李然现在剩下的工作,只是将适当的素材镜头,放在合适的位置。
    而且李然只需要动动嘴,指导指导,细致的工作,都有其它人帮着他做。
    累不到他。
    唯独这个配音老师的人选,需要李然自己确定。
    其实央视的配音师不少,甚至许多主持人也带着做配音的工作。
    但纪录频道这里的关系,还达不到让整个台里上下都来帮忙的程度。
    所以除了一些固定的配音人员,其它人基本都没有接触到。
    而这些配音人员,还有几个有着几十年配音工作的老师,李然都没有听到自己想听到的那个声音。
    其它的东西都好描述,哪怕是不好形容的画面,李然都能一点点的靠时间磨出来。
    可是这个声音,李然能“听”到灵感当中的那种腔调,音色,就是说不出来。
    其它人还帮不了李然。
    工作一时间就卡在了这里。
    -------------------------------------
    范宝贞拿了一个平板过来对着李然道。
    “李然,这些都是我跟他们要的配音小段,你听听有没有合适的。
    需要谁,我去帮你协调。”
    范宝贞说的大气,其实李然知道对方恨不得自己赶紧确定一个配音人选。
    纪录片里的配音确实很重要,但还真没有重要到必须得哪种声音来配。
    就算要固定的声音,那些台内台外的配音师,哪个人不是个声音小怪物。
    谁还没有个变声的技能了。
    哪还用的着李然这么百般挑选的。
    只不过因为李然在其它地方的成绩,还有这个“舌尖上的美食”创意是李然的想法。
    范宝贞也是不想横生波折。
    尽量按照李然的需求来。
    至于她,只需要拿到最终的成品就行。
    李然接过平板,对着范宝贞感谢的道。
    “谢谢范姨,一会儿我听听看。
    有合适的我找你。”
    范宝贞想了想嘱咐道。
    “行,有什么事儿你就找我。
    不过现在离着过年的时间也没有多久了。
    后边台里还得走不少的手续,咱们尽量还是留出一些时间来。”
    李然也知道不能拖的太久,回应道。
    “好的范姨,你放心,我会加快点儿时间。”
    平板里范宝贞给李然找来了几十条试音小段。
    只不过可能也是从其它的地方找过来的,内容很杂,说什么的都有。
    好在李然也不是听他们说什么,只是找寻跟灵感中的声音相近的音色。
    “煎饼果子是津海的知名小吃,是早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婉转而充满磁性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让听久了声音,感觉到疲惫的李然,猛的打了一下激灵。
    细细听下去,越听越觉着声音相似,甚至一模一样。
    这可真的是太让李然惊喜了。
    旁白的配音让李然找了好几天,那种沙漠中找到了水,河里淘到了金的感觉,也不过如此。
    李然看了看底下文件字后的名字介绍。
    “传媒,李宏。”
    范宝贞接过李然递过来的平板,很是诧异。
    前几天找了那么多的素材,李然是一个都不满意。
    结果这一次没当成一回事儿办,反到是有了结果。
    看到是传媒大学的李宏,范宝贞到是没有其它特别的反应。
    本身像是传媒这类学校的人,就有很多在央视这里挂着兼职的。
    尤其是配音这种工作,更是有很多老师学生当成课外活动和爱好来做。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以这种名义往央视这里“应聘”,都不在少数。
    他们纪录频道因为使用旁白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在配音上较之别的频道也接触的多了不少。
    李宏这个人范宝贞认识,但不太熟。
    不过合作关系可以协调。
    看到李然选中了他,范宝贞也想早点把节目弄完,点点头道。
    “行,你要是确定这个人,那我就联系他,咱们组织配音的部分,争取不耽误你后续的剪辑。
    除了这个人,你这是还有什么问题吗?
    能解决的,我都帮你解决。”
    现在后期剪辑,基本的东西都处在收尾的部分。
    就等旁白的配音加入进去,还有一些实景和音效加入进去,节目就能成型。
    其它的到是没有什么。
    所以李然摇摇头道。
    “别的也没有什么,只要把旁白录好,剩下的就好做了。”
    范宝贞得了李然的确认,满意的道。
    “好,我这里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