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综艺的同时筹备,可以说是最考验整个制作团队的。
    李然还好,只是做为当中的导演导师,平时按自己的剧本和部分发挥就行。
    可是到了方洁那里,真的可谓是从衣食住行,到所有的录制流程,都要她来操心。
    尤其是方洁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节目,哪怕前期耗时半年多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唯恐做的不够。
    就算繁星那里派过来一支配合团队,也忙的方洁难有一丝的空闲时间。
    “我要当导演”这部综艺,可以说是即简单,又比较难。
    简单在所有的选手,想表达什么,不用在乎其它人的意见,都是凭着自己的作品来说话。
    有一些另类的公平。
    获胜的作品,都在方洁设立的好日子影业官网上,有着明确的参赛作品公布。
    当然,因为评审团队的审美不同,可能许多作品会存在上下浮动。
    但既然是比赛,就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
    如果不是有着太大的差异,基本就是按照这个成绩来做最后的选拔。
    难点在于,既然是综艺节目,还是网络综艺节目。
    这种参赛短片类的比赛,难以让观众参与进来,形成共鸣。
    而没有共鸣,导演即使选择的再成功,但没有流量,没有讨论度,这个综艺节目,还是失败的。
    所以方洁特意在其中另外加入了大量的导演点评,还有几位大众评审,以纠正李然他们几个导演的专业评价。
    并且其中掺进去了两个“毒舌评审”,要闹大话题,最好有人身攻击。
    形成大量的炒作关注度,带动流量,推进节目的进行。
    所以李然来录制的第一期节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录制的。
    其实李然录制的,已经是第二轮的比拼了。
    海选那一步,方洁那里已经根据某些“要求”,做出了筛选。
    这一次就是二十位晋级选手的最终比拼。
    每人一部十分钟左右的故事短片。
    李然他们的点评也是在他们这些人的作品里进行。
    按方洁的计划,这次比拼会进行四期。
    每期五个人,十分钟的短片,加上每一次的总体点评,将节目时长拉到一百分钟左右。
    导师一共三个人,李然和繁星,青橙各出一位导演。
    其中青橙派出来的是一位二级导演,李然以前在青橙开会的时候见过他,对他还有点儿印象。
    在导师的位置旁边,还有一个“观众媒体评审团”。
    主要起到挑起“矛盾”和“夸赞”的作用。
    每期的胜者作为最终的决赛选手,还有一位其它落选的人气选手,做为第五名晋级。
    共同进行第三轮不淘汰比拼。
    李然拿到的剧本是他将做为一个冷面,暖心,并且有着专业,高傲的“名气导演”。
    这么安排,主要是想借着李然现在的热度,加大网友的讨论话题。
    而为了真实,方洁甚至都没有告诉李然其它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剧本安排。
    所以等第一个选手的短片播放完,李然就看到了让他大吃一惊的一幕。
    按照安排,是由观众媒体评审团进行初步印像点评。
    喜欢不喜欢,喜欢哪里,不喜欢哪里,畅所欲言。
    然后再让李然他们进行专业点评,引导台下两百位“投票观众”进行意向选择。
    按李然的理解,这个节目的所有看点,应该都在他们三位导演身上。
    说一些其它人听不懂,但又觉有点儿高深的“专业词汇”。
    为此李然还专门看了好几天“废话专业文学”。
    想让自己看起来很“高大上”。
    但现实情况却是观众媒体评审团直接就开始了。
    一点儿温和的过程都没有。
    普通观众刚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这部父女从小时候的误会,到长大父女和解,表示很入心。
    方洁安排的“毒舌影评人”就开始了现实和虚幻的讽刺。
    “这个短片我实在是没有看懂选手想表达什么。
    十分钟的时间,内容很散,我全程很乱。
    我不知道是我脱离社会生活太久,还是怎么样。
    一个父亲爱女儿的故事,本来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事情,非得拖到女儿长大,还对父亲有着怨恨。
    难道就是为了衬托最后的那段父女和解?
    我不敢认同这样的父女关系。”
    虽然李然感觉这个故事里情况,真要是按照这位影评人的意思出现在生活中,也很正常。
    但这是电影短片啊。
    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缩影。
    这又不是拍纪录片,实打实的记录。
    否则当初李然拍“妈妈爱说谎”的时候,直接叙述过去好了。
    哪还能到了过亿的票房。
    李然偷偷看了看自己拿到的台本,上边清晰的写着自己的意见。
    就是站在普通观众那里,对这部短片进行认可。
    可是看到这个声音大到要骂人的影评人,李然偷偷看了看另外那两个导演。
    心里不由的怀疑。
    难道自己要争辩的对象,换人了?
    有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道理,声音大真的能压人一头。
    影评人的一番“有道理”的辩解,让观众席里有了点儿轻微的讨论。
    随后在主持人的控场下,台上其它两位导演也开始发表起他们的“专业意见”。
    果然不出李然所料,繁星的导演认为观众的心声就是对导演最大的认同。
    违逆观众的意见,那再有价值的作品也会一文不值。
    但青橙的导演却认为艺术的欣赏有门槛。
    不是什么时候低俗的东西都能称为艺术的。
    最终在两人互相争辩无果时,决定权交到了李然这里。
    看到最终仍旧是他们三个在场的导演来引导,李然才算是知道了方洁的安排。
    果然是一个善于炒作新闻的好手。
    这么一个站观众还是一个站艺术的选择,等节目播出的时候,绝对可以给李然带来很强大的讨论度。
    站艺术是实现了自己高傲的人设,可是不知道得收获多少骂声。
    站观众是合群了,但某些有心人也会把低俗的帽子按在李然的头上,否认李然名导演的身份。
    怎么选都能得到巨量的关注。
    怪不得在有台本的情况下,开场前方洁还让李然随便发挥呢。
    真是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