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女造福一方

第123章 只能是秦家的人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内室寂静的落针可闻。
    窗外有丫鬟细碎的说话声。
    真没想到都过了古稀之年了,竟然突然冒出来这样的意外之喜。
    过继来的别房子孙她自然是不稀罕的。
    那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完全不在她的掌控之中。
    秦三夫人在心里衡量着利弊。
    孟老三一家若是回来了,她是当家嫡母,捅破天去,他们也得敬着自己。
    拿捏起来可容易的很。
    若是表现好了,把他们记在自己名下也不是不可以。
    他们三房分家时也分得了几处田产铺面。
    如今各处的人手都是自己安排的。
    一家子都是乡下来的,没见过世面。
    要是把这些产业交过去……
    再神不知鬼不觉的转到女儿的名下,三两年铺子亏损变成了空壳,只能怪他们一家经营不善。
    与自己无关。
    否则想名正言顺的把这些田产百年之后都留给女儿,不能成行。
    若是不认他们回来,三房早晚都是要过继一个侄子的,那时养子插手到三房的产业里。
    有去可是无回了。
    须臾间,秦三夫人下定了决心。
    他们这一家子,既然有这个机缘。
    只能是秦府的人。
    此事没有定论之前不能先告诉秦三老爷。
    秦三夫人在心里安排着。
    她想了一圈,还是心腹杜妈妈亲自跑一趟的好。
    她识得素珍,说话便宜。
    “ 杜妈妈。”秦三夫人端坐起来。
    神色郑重。
    “奴婢在。”杜妈妈忙恭敬地屈膝一礼。
    杜妈妈这些年作为秦三夫人的左膀右臂,又在宅院生活了许多年。
    对秦三夫人弯弯绕绕的心思,了然于心。
    凑过头来,主动提到,“夫人,不如我先去暗中探看一下?”
    秦三夫人点头。
    腕子上带的两个并蒂莲花白银双扣镯磕碰到桌子上,叮当作响。
    抿了抿嘴角。
    保养得宜的面上似笑非笑。
    “既然是秦家的子孙,我作为嫡母,也不忍心让他们一直流落在外。”
    “你去吧,弄清楚来龙去脉,就把一家子带京上来,血脉之事不能出了纰漏。”
    “之后再请金御医辨下血亲与否。”
    又思索片刻,嘱咐道。
    “此事没有定论之时,不能让老爷知道了。”
    “多生波折总是不好的。”
    杜妈妈一一点头,应了下来。
    杜妈妈没有耽误,说回老家探亲和府里大管家告了假。
    带着一个小丫鬟和两个小厮舟车劳顿的回了晋县。
    在县里旧人那打听了消息,知道陶氏回来后嫁到了唐家。
    从唐家出来后又嫁去了别的县里。
    杜妈妈没有直接去找给她们报信的陶大嫂。
    而是把当时给陶氏接生的稳婆找了来。
    王姑姑的儿媳妇。
    王姑姑去世好多年了。
    事有凑巧,若是王姑姑亲自替陶氏接生。
    如今没有人证。
    陶氏不承认。
    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现在嘛,一定银子就让稳婆开了口。
    出生时间和孩子的月份,还真就于陶氏出府的时间对得上。
    杜妈妈心思就转了几个弯。
    杜妈妈暗自琢磨,素珍的儿孙不是秦家的子孙还好。
    她在秦夫人身边风光了半辈子了。
    要是真的认祖归宗,直接去见陶氏,看在三房唯一男丁的情面上,陶氏可就成了自己半个主子了。
    功劳可比自己大多了。
    陶氏不管怎么改嫁,这个孩子现在还是唐家的孩子。
    消息说陶氏和唐家的关系很差。
    若给唐家一点银钱,悄悄的把他们一家子弄到京城去。
    京城富贵迷人眼,见识了繁华,谁还会想回到这样破败的县里呢?
    山高水远的,想再和陶氏产生瓜葛可不容易了。
    杜妈妈这才去了唐家,恩威并施的只给了十两银子的饵。
    如她所料,唐家没有纠结陶氏的孩子怎么是别家的,反而有了银子就乐得不知东南西北了。
    切实没预料到会出了这样一个岔子。
    前日接到唐家传来的消息,杜妈妈一惊,真没想到陶氏会知道秦家来了人,而且执拗的性子还是那样。
    不知变通。
    怎么也不同意孟老三回来。
    出了这等事,杜妈妈领着几人紧赶慢赶的过来。
    想当面的劝解质一下。
    当然她是不希望陶氏出事的。
    不管怎么样,和未来可能秦家的主子间掺杂了亲娘的性命,她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回过神来,面对月桃的质问,杜妈妈镇定的回道。
    “月桃小姐,您若是有什么疑问,不如和奴婢进京,跟我们夫人说?”
    月桃挑了挑眉,“进京?妈妈这么大老远来,怎么确定就没有认错人呢。”
    杜妈妈已经完全的平静下来。
    缓缓说道。
    “月桃小姐,您进了京城,到底是不是秦家的主子,那是我们夫人定的。”
    “我一个下人哪里会谗言。”
    “不过,就凭您的长相,您姓秦的概率八九不离十。”
    不愧是混迹多年的老油条。
    说话滴水不漏。
    月桃笑弯了眼睛。
    “杜妈妈,唐家没人告诉您我爹去服徭役了吗?可要好久回得来呢。”
    杜妈妈笑,标准的只露出八颗牙齿
    “奴婢会等着的。”
    月桃可不想绕弯子了。
    直截了当的说,“杜妈妈,您呢可要白来一趟了。”
    “我家里奶奶说了算。”
    “奶奶说,我们这一房都只姓孟。”
    杜妈妈还是保持着微笑。
    “我能去见见月桃小姐的奶奶吗?”
    月桃摇头,“我奶奶是醒了,身体不适,不方便见外客。”
    杜妈妈没再强求。
    她要是想见,月桃小姐是拦不住的。
    匆匆结束了不算愉快的会面。
    月桃想着事情往回走。
    当务之急是带着孟老太太回家休养。
    至于别的认亲的事,都得等孟老三回来才行。
    麻婶子守着孟老太太,时不时的陪着孟老太太聊天。
    小铃铛稚言稚语的逗得孟老太太抿着嘴笑。
    隔着门帘,月桃放下心来。
    孟老太太的身体暂时应该没事了。
    月桃嘱咐了客栈掌柜的晚上送白米饭和炒鸡蛋。
    孟老太太刚醒,不宜吃油性太大的菜。
    她又买了十几个包子,一会孟老爷子来,铺子都打烊了,不好买吃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