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穿越有些不正经

第225章 络绎不绝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林植诚不以为然的摆手道:“就算是明日还有粮食运过来,他也不可能天天有吧?”
    “以老夫看来,你们应该把朱记粮铺的这批粮食直接给吃下去。”
    “等朱记粮铺没有了粮食,粮价再便宜又能如何?”
    张帆却叹息道:“林公,这个法子不行。”
    “您老人家可能还不知道,朱记粮铺整出来一个什么限购。”
    “每人只能买十斤粮食。”
    “就算咱们把人都散出去买粮,也买不回来多少粮食。”
    林植诚闻言,不禁笑了笑。
    “这朱记粮铺倒是有些意思。”
    “稍安勿躁,先观察几天再说。”
    “这几天我先摸一摸这朱记粮铺是什么来路,再做打算吧!”
    既然林植诚都这么说了,这些粮商也没敢再说什么。
    一个个心事重重的回去了。
    第二日。
    广陵城的粮商们就更加的不淡定了。
    因为给朱记运粮的车队,竟然又来了好几百辆。
    依然是从城门口一直排到粮铺。
    而朱记粮铺门口的价目表也换了。
    今日粮价。
    比昨日又低了一成。
    昨日刚买完粮食的人,顿时长吁短叹,捶胸顿足的后悔个不停。
    朱大长又照例出来说了一番。
    言明这几日会一直有粮运过来。
    明日粮价,必定会再低半成。
    这回便有人信了。
    比较理智的人,就不像第一次那般疯狂抢粮了。
    第三日。
    这次运粮的车队,还是从城门口排到了粮铺。
    而粮价正如朱大长所说的那般,再次下降了半成。
    家中有粮的人开始观望。
    老子不买了。
    我就看着,看你还能降到什么时候。
    他们生怕再一次当了冤大头。
    因为朱大长又发话了,明日粮价还会有变动。
    第四日。
    买粮的人顿时少了一半多。
    除非是家里一点粮都没有的人,才会在朱记粮铺买一些,够一日用食就行。
    因为他们已经相信。
    明日粮价还会降下来。
    朱大长见状,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百姓若是都像第一日那般抢粮。
    这次收上来的粮食,根本撑不了七天,便会卖光了。
    如今看来,这次收上来的粮食,再卖上个一个多月,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江枫他们去乡下收粮,分成了两队。
    朱逾明和黄云高去了更加偏远的地方,至少还有十多天才能回来。
    如此一来,正好能够衔接上。
    广陵城的粮商们眼巴巴看着朱记粮铺,期望朱大长把粮食卖完了关门。
    但几天过去了。
    朱记粮铺不但没关门,运粮车却每日都是络绎不绝把粮食运进来。
    当然,这都是江枫搞的鬼。
    白天运来的粮食,在深夜的时候,江枫又让人偷偷的运了出去。
    等到第二日城门一开,再让他们运回朱记粮铺。
    如此一来,才造成了每日都有粮食运来的假象。
    第五日。
    朱记粮铺又有粮食运了过来。
    而粮价,再次降了半成。
    如此一来,不但广陵城内的粮商坐不住了。
    就连林植诚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林植诚甚至一度怀疑。
    朱记粮铺每天运来的不是粮食,而是沙土。
    不若如此。
    朱记粮铺哪来这么多的粮食?
    林植诚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派人动了些手脚,让朱记粮铺的一辆粮车侧翻了。
    结果却是洒了一地的粮食。
    广陵城的粮商们见状,一丝侥幸的心理也没有了。
    坚持不降价的信念,也开始有了松动……
    五天了。
    林家的粮食一粒也没有卖出去。
    这让林植诚脸色变得很难看,也开始着急起来。
    林植诚心里十分清楚。
    不能再拖下去了。
    因为拖得越久,粮食便会越不值钱。
    林植诚想了想,还是亲自去了府衙。
    他准备好好的向宋攸宁打听一下,朱记粮铺的粮食到底是从何而来。
    听闻林家家主到访。
    宋攸宁直接跑到府衙门口迎接,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林公,今日您怎会亲自来了?”
    “有什么事您吩咐一声,让本官去府上拜访多好。”
    “也正好趁机再尝一尝,陛下赏给林公的佳酿。”
    林植诚大笑道:“老夫知道宋大人爱好杯中之物,特意给你带来了两坛。”
    宋攸宁顿时大喜。
    当日江枫把蒸馏酒的配方献给了兴帝后,酿酒作坊就很快建设起来。
    只可惜酿酒作坊建设完之后,就赶上了信阳府灾情。
    在如此缺粮的情况下。
    兴帝怎会再拿粮食去酿酒?
    皇家的这所酿酒作坊还没开业,就关门了……
    甚至在京城的水云阁,这种蒸馏酒也已经停止了供应。
    如此一来。
    此前被兴帝赏赐下去的蒸馏酒,就变得极为珍贵。
    两人来到客厅坐下,林植诚开门见山的道:“老夫此次前来,就想向宋大人打探一个消息。”
    宋攸宁笑道:“林公请讲。”
    “只要是本官知道的事情。”
    “本官自会对林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林植诚对宋攸宁的态度很满意,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宋大人,这城内新开的朱记粮铺,到底是什么来路?”
    “朱记粮铺?”
    宋攸宁疑惑的道:“此前林公不是派人来问过此事吗?”
    林植诚叹息道:“下人的传话言语不详。”
    “老夫此次前来,就是想亲自听宋大人说说。”
    宋攸宁只好回答道:“朱记粮铺的掌柜叫做朱大长。”
    “是朱允文的父亲。”
    “这个朱允文,只是巡抚大人身边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并不足为虑。”
    “在朱记粮铺开业之前,朱大长曾来府衙下过拜帖。”
    “本官见此人态度还算诚恳,便与他见了一面,聊了两句。”
    “据本官所知。”
    “朱大长本是京城内的一个普通商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
    “当时巡抚大人派兵维持购粮人群的秩序,也只是与此前下的政令有关。”
    “只是此人消息灵通,善于钻营。”
    “他联合了一些外地的粮商,从偏远的乡村收购了一些粮食,运到了广陵城。”
    “没想到还真让他发了一笔横财。”
    林植诚闻言,顿时心里一惊。
    “从偏远的乡村收粮?”
    “宋大人,乡村里的粮食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