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六零年代

第48章 开工厂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爹,我们真的不用把小叔叔叫进来吗?”三妮看着玻璃墙外的王建平。
    王建军专心的吃着一盘爆炒蛤蜊。
    “没事,他一会儿自己就进来了。”
    没一会儿,王建平的鱿鱼腿还没吃完就哆哆嗦嗦的进来了。
    他提着塑料椅子还给了门口的前台,一转身有两个小姑娘害羞的捂着脸堵着他说话。
    “哇哦。”
    三妮扶着桌子扒着头看。
    距离远听不见说的什么,只见王建平挠了挠头,然后就过来了。
    “小叔叔。”王建平还没有走到跟前三妮就喊他。
    “真的是太冷了!”王建平一屁股坐到三妮身边,把手中的章鱼腿放回桌子上,哆哆嗦嗦的拿着筷子夹热菜吃。
    “我想喝点热糊糊啥的。”王建平看着三妮说。
    三妮......
    “小叔叔,刚刚那两个女生跟你说啥呢?”
    “跟我要啥信?”王建平一口一个虾仁,“我怎么能给她们写信呢?我说我不识字。”
    “哦......”
    “又给我要电话,我有电话能送给她们?我说没有,我们村还没通电。”王建平扒拉扒拉吃了半盘爆炒虾仁。
    “三妮,我特别想喝糊糊。”
    三妮无语的给他要了一壶热茶,“先喝这个啊,回去再喝糊糊。”
    王建军一本正经的警告他,“在这边最好谁都别认识,别给三妮惹麻烦了。”
    “没事的爹。”三妮说。
    王建平乖乖的点头,“我没认识......”
    三个人吃饱饭,三妮用手机结了账然后去了超市。
    他们在复古区转悠,王建平看见哪个都哇,哇!
    “小叔叔,你淡定一点,咱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
    有售货员笑着看着他们,对上了三妮的目光笑着走过来说,“这暖瓶挺好用的,保温72小时,这边还有七八十年代的玻璃杯子,你看看吗?”
    “我自己看看。”
    “好的,有需要可以叫我。”售货员笑着走开了。
    “我们买暖瓶吗三妮?”王建平看着售货员的背影悄悄问三妮。
    “买。”
    “三妮,毛线。”王建军拿着一蓝一红两个毛线球跑过来。
    “买。”
    他们买了四个暖瓶、一打彩色玻璃杯子、好几袋子毛线、毛衣针、婴儿衣服、玻璃奶瓶、婴儿的小包被、两箱红花蓝叶的彩色大碗。
    又买了五千斤粮种。
    王建军和王建平搬到后半夜,才把走廊里的粮种都搬完。
    三妮早在楼上睡觉了。
    第二天一行人坐火车沿途往回走,逢站就下,每一站都卖一些或者换一些粮种。
    等到空间的最后一天三妮把年货都拿出来,由王建军和王建平背着回了村子。
    回到村子的时候天色渐暗。
    天气太冷了,村口的光秃秃的大槐树下只有几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扛着冻聊天。
    “河里真的有鱼,我都看见了。”
    “那你能抓啊?被人看见了,被抓的就该是你了。”
    “咱捞了鱼给大队长送两条?”
    “你小子胆儿够肥啊,我不去,你去吧,你去试试。”
    “那是王建军吗?”
    “王建军又带着他闺女去省城了。”
    “别看人家没儿子,人家有个出息的闺女,这比多少儿子强。”
    “我以后也让我闺女上学去,不用多厉害,能挣一百就行。”
    “你先娶个媳妇再说吧!”
    “就你和你奶奶挣的那俩工分,哪个女人能嫁你,嫁给你不得饿死。”
    “滚滚滚。”
    大槐树下爆发出一阵哄笑声,有人高声喊着,“建平!去哪儿了啊?”
    “省城!”
    牛车慢慢走近,大家看着牛车上的东西面露羡慕。
    “又去省城了啊?”
    “有肉吗?”
    “有啊。”王建平说,“一会儿来我家割点。”
    有人连连摆手,“我可割不起,我等着大队分吧。”
    “一会儿我去割点。”
    王建平在牛车上摆了摆手,牛车晃荡着进了村。
    付了牛车钱,王建军和王建平把东西都搬进了院子。
    王家也刚吃完饭,听见院门外的声音王婆子就喊林招娣,“再煮点饺子,是不是建军他们回来了。”
    左邻右舍有听见声音的都跑来看,“建军回来了!”
    “建军这次有没有肉啊?”
    “有没有饺子啊,那饺子太香了!”
    “有没有香肠啊?我想买一斤。”
    不一会儿院子里又挤满了人。
    三妮跑进厨房,林招娣正煮着饺子,看见三妮跑进来就把她拉到灶火旁,“快烤烤,路上冷坏了吧。”
    “不咋冷。”三妮笑着说,“娘你会织毛衣吗?”
    “不会,但是我看看别人怎么织的就会了,你想穿毛衣啊?等下次去供销社我看看有没有毛线,有了我就买点给你织一件。”林招娣往粗瓷碗里舀了一个饺子,递给三妮,“尝尝熟了没。”
    三妮接过碗用筷子插住饺子吹了吹,小口的咬了一口面皮,“好像熟了。”
    林招娣给三妮舀了大半碗饺子,“不一定能买到,但是我多跑几次就能买到了,今年穿不了了,明年春天你再穿,我织大一点让你穿到秋天。”
    “供销社都是白毛线,咱得先买点橘子,到时候用煮橘子皮的水给毛线染染色,哎呀,你们去省城有没有看见卖橘子的?供销社没有啊。”
    三妮咬着饺子笑嘻嘻的说:“我们买了毛线。”
    她就喜欢听林招娣唠叨这些过日子的事儿。
    “你们买了毛线了?”
    “是啊。”
    “那还得等到明年才能,小姑娘穿白毛衣多难看啊,得买橘子染色,染个秋叶黄的颜色,那才漂亮呢。”
    “橘子皮怎么染色?”
    “煮啊,放锅里煮,把毛线也放进去煮,多煮几遍,再洗几遍,就成秋叶黄的颜色了,到时候娘煮给你看看。”
    那恐怕看不见了。
    林招娣看着地上两大袋子彩色的毛线,红的蓝的黄的绿的白的颜色都有。
    林招娣惊喜的爱不释手的挨个挨个拿起来看,“这颜色好看啊,这个颜色也好看,你们买了这么多啊,省城已经有这么多颜色的毛线了。”
    “那就半边织黄的半边织绿的?”三妮看着她拿着的两个毛线球说。
    “那是什么样子。”林招娣想了想,“别让人以为咱毛线不够,拼起来的。”
    “我就想穿两个颜色三个颜色的衣裳。”
    林招娣又想了想,“等我先学学再说,肯定给你织个好看的。”
    “咱村谁会织毛衣啊?”王小菊看着地上的毛线问。
    “去问问红霞。”王婆子说。
    “大伯娘你也拿毛线织两件吧。”三妮看着王小菊眼巴巴看着毛线球的样子说。
    “哎哎!好。”王小菊瞬间笑了。
    三妮不发话,她还真不敢拿,毛线虽然好,但是哪有吃的重要,她不能因为毛线让三妮讨厌了自己,到时候家里啥好吃的都不给她了。
    那可不行!
    王小菊笑着说,“那我就给你大伯织一件,给四妮织一件。”
    “都织一件吧。”毛线很多,她又不打算卖,“给你自己也织一件。”
    “哎哎,好好。”王小菊感激的说,“你爷爷奶奶的毛衣也让我织吧。”
    “那辛苦大伯娘了。”
    “不辛苦不辛苦不辛苦.......”王小菊喜滋滋的连声说道。
    王婆子看着王小菊这么听三妮的话,也高兴,“到时候让红霞教你们。”
    年前连着下了好几天大雪,路上的积雪一脚踩下去能到脚腕。
    走一路鞋子袜子裤腿能全湿了。
    王红霞没有来。胡学兵带了一瓶酒,几盒烟,几斤肉,还有王红霞做给王老头的棉鞋来了。
    王婆子赶紧给胡学兵做饭吃。
    “不用了娘,红霞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我就先回去了,等初二再来。”
    “把这些东西拿走。”王婆子赶紧把三妮给王红霞买的一大包东西提出来。
    “这是三妮从省城给红霞买的,小婴儿的东西,你都带回去。”
    “三妮又去省城了,三妮可真厉害。”胡学兵高兴的接过去。
    他高兴王红霞和家里人的关系都这么好。
    “你们初二也别来了。”王婆子说,“路上不好走,红霞挺着个肚子,别来回跑了。”
    “到时候看红霞吧。”胡学兵笑着说。
    “你也别太宠着她了,红霞在家被我惯坏了,不用什么都听她的。”王婆子嘴上埋怨着却满脸欣慰。
    胡学兵真是哪哪都好,她对这个女婿满意的不得了。
    “那我先回去了娘,那煤,你们先在院子里烧烧,没烟了再端进屋。”
    “知道了,路上慢点。”
    王婆子把胡学兵送到院门外,看着他骑着自行车走了才转身回了屋。
    胡学兵一路回了家,因为王红霞一个人在家,他出门前不放心,就让胡婆子过来坐一会儿。
    “回来了。”胡婆子听见院子里自行车响。
    “娘,红霞。”胡学兵提着一大包东西进屋放到了床上。
    “这啥呀?”王红霞说。
    “三妮给你的,说是从省城买的。”
    “哎呀。”胡婆子站起来看,“省城买的东西。你娘家侄女对你可真不错,我听说还去省城参加比赛得奖了?”
    “是啊。”王红霞喜滋滋的打开包裹,她也迫切的想看看三妮买了啥,“就这个侄女最亲,从小都是我带大的。”
    虽然别的侄子侄女她都带,但是就是三妮最乖,最和她亲近。
    “那么小一个人儿,谁对她好谁对她不好,心里门儿清。”
    “这是啥呀?”胡婆子看着王红霞往外掏的奶瓶。
    胡学兵也拿起来看,“这是奶瓶,给小婴儿喝奶喝水用的。”
    胡婆子啧啧两声,“省城里的人可都真矫情,拿个小勺喂不就行了。”
    这一看就不便宜。
    不过这也能说明王红霞和她娘家人都真亲近。
    婴儿的小包被、小衣服、还有小帽子都软绵呼呼的。
    “这还有小袜子。”刚出生的小孩哪里用得上袜子啊。
    “还有毛线。”王红霞把袋子里的毛线掏出来,能织两件大毛衣的量。
    “这颜色好看啊。”胡婆子看着粉的蓝的毛线。
    “省城里卖什么的都有啊。”
    不一定是省城里买的,稀罕东西可能都是三妮变的。
    王红霞想着但嘴上却说,“是啊,大省城呢,卖什么都有。”
    “我用这蓝色给你织件毛衣娘。”王红霞说。
    “别,你们夫妻俩织就行了,我一个老婆子还穿什么毛衣啊。”胡婆子赶紧推拒。
    这一看就是人侄女给王红霞夫妻俩买的毛线。
    还给胡学兵买毛线她就已经很高兴了。
    “学兵回来了我就先走了,我得回去和你们嫂子一起做饭去。”
    “拿着这个。”王红霞拿起两盒点心,“给你和我嫂子吃。”
    胡婆子推拒着,王红霞非要给,胡婆子就接过了。
    她拿着两盒点心回到老胡家院子。
    大儿媳正在做饭。
    “娘你回来了,学兵已经回来了?”
    “是啊。”胡婆子把点心给了大儿媳,“红霞娘家侄女给红霞买的省城的点心,给你一盒。”
    大儿媳接过纸盒子,“这么高档啊,看着就不便宜。”
    “可不是。人侄女还给买的啥奶瓶?村子里谁用奶瓶啊。”胡婆子说。
    “就是那个去省城参加比赛的侄女啊?”大儿媳说,“上次的香肠草莓罐头都是她买的,听说得大奖了?”
    “可不是,就那个侄女。”
    “红霞学习就好,她侄女学习也那么好,那红霞生的孩子肯定也学习好。长大了说不定能上工农兵大学呢。”
    胡婆子听见这话高兴了。
    她希望王红霞的孩子长得随王家人。
    她俩儿子都学习不好,以前没大学,也没啥,长大了还不是得下地干活,长得高大有力气就行了。
    但是现在有大学了啊,那大学生吃着国家饭,到时候直接就是工人,是领导。
    胡婆子心里想着,过年让王红霞把她侄女接过来住几天才好,让肚子里的孩子也接受接受读书人的气息。
    三妮正和二妮还有沈敬之在树林子里烤鸟蛋。
    冬天的树叶全落光了,只剩下黑漆漆的枝丫,沈敬之爬树很快,把树顶上的整个鸟窝都端了下来。
    三妮烤着梅花糕,“你们家怎么每年都有梅花糕啊?”
    沈敬之眨着黑漆漆的眼睛,“是亲戚寄的。”
    “何爷爷还有亲戚呢?”
    “是大伯。”沈敬之说。
    三妮点了点头,就没问了。
    三个人把梅花糕、鸟蛋、红豆糕都烤着吃完了。
    “三妮!”王建军在路口喊,“你还去不去啊?”
    三妮站起来扔掉小树枝拍了拍手,“我得走了,我要去和青山大伯商量点事儿,明年我们村子也要做糕点吃了小敬。”
    沈敬之笑的眉眼弯弯,“姐姐加油。”
    三妮拉着二妮跑走了,沈敬之在后面取雪盖火。
    “爹!”三妮飞跑到王建军身边,三个人一起往王青山家走去。
    刘桂花正在家蒸馒头。
    白面和玉米面掺在一起蒸的馒头,又大又圆。
    刘桂花拿了个大馒头就给了三妮,“来厨房烤烤火。”
    三妮不接,“我刚吃饱大伯娘,我找大伯说说话。”
    刘桂花看着她小大人的样儿笑了,“找你大伯说啥呀?”
    “说说咱村子也做糕点的事儿。”
    “啥糕点?”刘桂花看着三妮这正经的样子问王建军。
    “嫂子也进屋来听听。”王建军往屋里走去。
    刘桂花赶紧从灶里抽出来两根柴火,擦着手跟着进了屋。
    王建军把想让村子里开糕点厂的想法和王青山说了说。
    个人不能开,国家不让,还怕举报,但要是一个村子开,从上面过了明路,那就没问题了。
    王青山皱着眉头,“做什么糕点,哪里有面粉?谁会做糕点?”
    “是不是还得要糖啊?”刘桂花说。
    三妮去省城买的糕点都是甜的。
    “我们能弄来面粉和白糖。”三妮说,“我在省城认识面粉厂的人,到时候可以从他那买面粉。”
    “那得老多钱了吧?”王青山一直皱着眉。
    “我们可以先借面粉,到时候卖了糕点赚了钱还他们。”
    “还能借到面粉啊?”刘桂花怎么不相信。
    什么厂子这么虎能往外借面粉。
    “能。面粉白糖你不用操心青山哥,你就跑跑关系,把咱大队这个厂子过了明路,到时候材料都给你运来。”
    王青山不抽烟,但是他现在特别想往嘴上叼点东西,他拿起刘桂花给三妮放在一边的馒头掰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的嚼了嚼,皱着眉说,“你就从小不安分,不能老老实实干活,多挣两个工分。”
    王建军知道这就成了,笑着说,“还得青山哥罩着我。”
    “你要是能借来面粉和糖,我就给你跑一跑。”
    “你就等着吧。”王建军说。
    王建军和三妮走了,王青山才忍不住笑出来。
    “三妮还认识省城面粉厂的人呢?”刘桂花说。
    “不认识他们也不会说的这么自信。建军厉害了,闺女要把他带起来了。”王青山欣慰的说,“你把家里的花生豆子都点一点,我带着去镇上。”
    “不等几天了?”刘桂花担忧的问。
    王建军的面粉还没影儿呢。
    “不等了,年前好办事。”
    “要不把家里瓜子也带上?”
    “你看着办,不能寒碜了。”王青山哼着戏曲进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