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这么多,您不高兴吗?”荔枝和桂圆都奇怪地问。
“高兴。”宋景微的回答显得有些敷衍,不过平和的表情,真的看不出来他高兴还是不高兴。
打发走这俩叽叽咋咋的半大小子之后,宋景微一个人呆在屋里看书。穿过来好几天了,书房里的书他也看了七七八八。按照书上的蛛丝马迹,他大概拼凑得出这个社会的脉络。
其中男人生子是他这么多天来纠结的一件事情,按照他得出的结论,他现在十分有可能怀孕……是的,就因为喝了那劳什子河水。
“……”
宋景微抚住自己的小腹,脸上的表情变来变去,却始终狠不起来。他是一个被死亡和病痛折磨过的人,对生命有着别样的执着。如果可以的话,他不希望流失任何一条生命。
离开宋府的想法,曾经在心里一闪而过,就连现在,宋景微也没有完全做好决定。
时间,不会在你犹豫的时候停留半分,眨眼间二十几天就没了。今天府里的绣奴终于把宋景微的嫁衣赶制了出来,由荔枝和桂圆从制衣房捧了回来,给宋景微试试合不合身。
荔枝想伺候主子更衣,于是担心地问道:“这嫁衣太繁琐了,您一个人行吗?”自从那次回来之后,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伺候过少爷更衣沐浴了。
“不必。”宋景微拒绝道,让人把衣服放下就出去。
换衣服的时候,他摸了摸依旧平坦的小腹,神色有些复杂。虽然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证明他肚子里不一样,但是他很清楚,很肯定,就是不一样了。
良久之后,他退下那身合身的喜服,换上常服,对外唤道:“很合身,你们进来拿走吧。”
试过了喜服,成亲的日子就近了,宋景微从半个月前就不再喝茶,也不再想别的事情,他似乎对于出嫁已然淡定。
同一时间沈家,万事俱备,屋里屋外尽量焕然一新,只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当家的,这大红喜字,啥时候才能贴上去?”离成亲的日子还有两天,杨氏把那喜字瞧了好几回,忍不住地问道。
“这我哪知道,要不明天再贴?”沈东明觉得,今天贴是不是有点着急。
沈君熙在一旁分喜饼,目光触及母亲手上的大红喜字,他微微一笑,那双温润清亮的眼睛,露出淡淡的暖光。
一直到了今天,才有种终于要成亲的感觉,就跟那天去下聘的时候一样,觉得紧张和兴奋。
第二天闲下来,沈君熙从母亲手里要过那叠喜字,自己一个一个地在屋里屋外张贴,每一个都贴得端端正正,漂漂亮亮。
杨氏见了,赞道:“好看!”
成亲的前一天晚上,沈家决定包饺子吃,虽然是顿素饺子,里面只有很少很少的一点肉沫儿。
沈东明负责擀面皮,杨氏负责调馅料,沈君熙挽着袖子,包饺子的手势熟练又迅速,将它们整整齐齐地排列好,一个个萌头萌脑地,显得格外可爱。
“熙哥儿手巧,包饺子最漂亮了,以后你媳妇儿有口福了。”杨氏赞叹道。
“呵呵,可不是,熙哥儿包的饺子好吃。以后你媳妇儿吃了,铁定也喜欢得不得了。”沈东明笑呵呵道,由衷地希望,未来儿媳妇能多喜欢他儿子多一点。就像他跟杨氏一样,当初谁都不看好,都觉得他留不住杨氏,可结果呢,不也恩恩爱爱地过了这么多年。
包好一个排上,拿面皮,裹馅料,沈君熙的动作又快又稳,脸上因双亲的打趣而微微窘迫,唇边却始终带着浅浅的笑容。
沈家夫妇看到儿子的笑颜,没由来地鼻子一酸,流泪的冲动就来了。他们并不是难过,可是不知道怎么地就是想哭。许是高兴的吧,儿子长这么大,经历过那么些风风雨雨,终于要成亲了。
“熙哥儿,娘高兴。”杨氏抬起头,红着眼眶说道。
沈君熙放下手中的面皮,比划给他们看:娘亲,我也高兴。
沈东明四十多岁的糙汉子,什么委屈什么辛苦,通通经历过。此刻对着妻儿相视的画面,也鼻头发酸,默默地撇开了脸。
××××××
“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响亮的鞭炮声在沈家大房披红挂绿的院子里传来。
“人齐了吗?人齐了就出发,等不及了!”沈东明吆喝道,磨磨唧唧了一早上,天儿都亮透了。
“走着!喇叭吹起来!先吹一段!”带头人大声喝道,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从茶山村向梨花镇出发。
这时梨花镇宋府,宋景微刚刚被荔枝和桂圆挖起来,他们二人很紧张地道:“快快,要替少爷换喜服,梳新娘子妆。”
宋景微颇为受不了地道:“衣服可以换,新娘子妆就不用了。”
和他们来回拉锯,把新娘子妆撇开,只简单描眉勾唇,用鎏金镶红宝石的发冠束发,红色缀着红玛瑙的缎带系在发尾,代表他是嫁人的那一方。
“少爷,还有这个戴上。”桂圆拿出一只红宝石的耳钉,这个,也是身为男人嫁人的标志。
“戴吧。”宋景微幽幽在心里叹气,表面上一点都不受影响,就算桂圆在折腾他那只不久前才扎穿的耳朵。
大半个时辰之后,沈家大房的迎亲队伍来到宋府门口,那不小的动静惊动了满镇的人们。
宋家的少爷今天要出嫁,镇上的人大部分都晓得,今天早早地就来看热闹呢。
何三很会做人,一早叫人准备了瓜子花生,以及一大箩筐的铜板。在沈家人努力过关斩将迎新人的时候,他就让人扔花生铜板儿,一时间气氛热闹非凡,宋府门前整条街都给堵住了。
茶山村的人何时见过这样的人山人海,何时见过这么阔绰的岳家,那大把大把的铜板儿,不要钱似得往外扔啊,害他们也心痒痒地想去捡。
沈君熙因为不会说话,手边随便带着笔墨纸砚。只要宋家人有刁难,他就把解答写在纸上,给旁边识字的人念出来。
宋家老爷宋满最喜欢标榜自己是文化人,有学识,他让人给他准备了好些难题,其中包括吟诗作对。
当沈君熙握着笔,一首一首催嫁诗写下来,他终于也没词儿了,终是愿意打开大门,二门,再宋景微的院门。
沈君熙在同村小子们的护送下,一步一步地踏进来。抬眼处,一抹火红的身影伫立前方,令他惊喜万分。
喜婆却正在唠叨宋景微呢,说他不合规矩,竟然双脚落地了,这可不行啊,她连忙说道:“快来个健壮的小伙子,把新人背起来背起来!”
宋景微皱起眉头,因为喜婆声音太刺耳了,他正说道:“我自己走。”抬头就撞进一双,盈盈翘望的眼睛里。
沈君熙鼓起勇气,来到他身前,做了个要背他的姿势。
叫了半天,竟是新郎来到了面前,他居然想要背新人出去,喜婆连忙摆手道:“不行不行,这不合规矩!你不能背他,要找个娘家人来背才行!”
宋景微厌烦地抿着嘴,下一步动作就是趴上沈君熙的背,他说道:“快走吧。”
沈君熙感到背上一重,他此生的责任和重要的人,就这样从此落到了他背上。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责任重大而美好。
起身一步步踏出宋府的时候,沈君熙想到了宋景微刚才的不耐烦。他弯着眼睛笑了,因为看穿了媳妇的小脾气,看起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其实脾气大着呢。
第九章
新郎居然就这样把人给背走了,喜婆跟在后面跟着大声囔囔,直说他们不合规矩等等等等……
沈君熙加快脚步,就是不等那吵闹不休的喜婆。
“哎哟,快看,宋家少爷出来了!”门口团团围住的人群里,爆出一阵起哄声。
从前宋景微喜欢一个人到处游玩,在梨花镇的出镜率居高不下,梨花镇的年轻小伙子和姑娘都知道他。今个他要成亲了,不知道有多少小伙子小姑娘哭湿手帕。
“这就是熙哥儿的媳妇呀?”茶山村的人们震惊道,传说中的宋家少爷,真是太让他们吃惊了。不但家里富贵,人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丑陋……茶山村的人咽咽口水,何止不丑陋啊,简直就是俊得一塌糊涂。
众人不甘心,不是滋味,酸溜溜地道:“啧啧,熙哥儿真是走了狗屎运,能娶到这么好看的媳妇。”
沈君熙完全没有心思去理会那些闹哄哄的人群,更没有心思去倾听别人对他的羡慕或者嫉妒。他背着自个即将过门的男媳妇,来到花轿前面……但是这要这么进去,喜婆说不能落地的。
“哎呀!”喜婆肥硕的身子终于挤过来了,说道:“快扶新人上轿,快点,脚不能落地。”
沈君熙调整姿势,让自己背向花轿,慢慢把宋景微放下来。
“好了,起轿!”喜婆放下轿帘,催新郎官赶紧上马。
沈家大房的迎亲队伍赶紧吹奏起来,一群人吹吹打打即将返村。最前头是骑在马匹上的沈君熙,身后跟着花轿,花轿后面是一长串的嫁妆……这一长串的嫁妆,不止把梨花镇的人们震慑住,更把茶山村的人们惊呆了,这可真是有钱……
吹喇叭的险些忘了换气,敲铜锣的险些掉了木棒,一起迎亲的未婚小伙子更加震撼,他们也想娶这样的媳妇儿可以吗?
至于宋家的送亲队伍里,都是一些家丁和管事,其中没有宋满也没有宋金梅。
宋满是想要好的名声,但是他不认为乡下那种地方值得他踏步。更何况何三与他说,凡事不能太过,这件事本来就显得顺利过头,要是宋家老爷完全没有脾气,显得说不过去啊。
因此这次送亲就由何三亲自带队,他是管家,挑选了府里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抬着三十八台嫁妆,雄赳赳气昂昂,一起送少爷回沈家。
这样的大阵势,尽管宋家没亲眷随行,但是茶山村的人仍然不敢看低宋景微,他们反而觉得这样是应该的,因为沈宋俩家的地位太不平等。
又因回程的队伍略长,一度堵塞交通,造成万人围观的景象。何三叫人一路走,一路撒铜板儿,惹得追尾而来的男女老少更疯狂。
出了城门之后,依然有一部分的百姓尾随而来,他们说要去吃宋家少爷的喜酒。
这样的热闹好是好,但是茶山村的人不由担心,这么多人吃喜酒,沈家大房招呼得过来吗?
回头看到后面的盛况,坐在马上的沈君熙暗地里庆幸,他早前就想过宴席要办多少桌的问题。和家中父母商量了很久,最终觉得,当天吃喜酒的人肯定不会少。一来是宋府的地位使然,二来是村里人喜欢占便宜的性子使然。
他们家眼看着就不同了,村里人能平常心对待吗?
就算人家说能,沈家人也不敢相信啊,又不是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
又大半个时辰过去了,茶山村的人来沈家大房帮手的,比较早到沈家集合。来吃喜酒的陆续前来,在院子里一撮一撮地坐着,对沈家大房即将进门的新媳妇翘首以盼。
沈东明和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一起,早就把能借的桌椅都借了过来,从自家院里一直摆到外面,足足摆了三十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