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田园风光

分卷阅读33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你懂。”沈君熙坚持比划,脸上依旧明媚阳光。

    “不懂。”

    “你懂。”

    “滚。”

    “……”沈君熙和宋景微并肩一起走,偶尔强调一下。

    裴鸿轩和沈东明感受不一,前者是奇怪他们二人的感情,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他敢肯定宋景微真的不喜欢沈君熙。后者则是偷偷乐呵,儿子和儿媳的感情真好。

    这就是所谓的眼界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但是有时候知道太多的人,并不比无知的人更幸福,还有可能把日子过得更糟糕。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回到家里,遇到坐在门口做绣活的杨氏。杨氏见他们满面笑容,心里高兴道:“嗨哟,准是成了吧,看把你们高兴得。”

    沈东明笑呵呵地摆手说:“没成,别提那事了,咱们不指望他。”

    杨氏好奇道:“没成?”可一个个眉开眼笑地,难道没成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伯母进屋里,让伯父好好跟你说道。”裴鸿轩笑道。

    五个人在屋里坐下,才说起话头来:“今个呢,本来是为着鸿轩的事去的,可是沈东英他,不希望鸿轩上他那做夫子。”提起沈东英,沈东明的脸色还是臭臭地。

    杨氏露出失望的神情,既然做不成夫子,裴鸿轩就只能做累活,那可怎么成?

    “不过呢,别沮丧。”沈东明瞧了一眼宋景微,才笑呵呵地道:“咱儿媳妇说了,要在村里开设一个私塾。”

    “啥?”杨氏惊讶的表现和沈东明如出一辙。

    “开私塾,收纳穷人家的孩子,束脩只要交一半。”沈东明自豪地说道,他儿媳妇这是明晃晃地再做好事,不为赚钱,只为村里人着想。只要这事儿真成了,茶山村谁人不念着他们家的好。

    “这……能行吗?”杨氏吃惊大发了,她倒是希望有这么间私塾,可是宋景微弄出这间私塾来,可会吃亏?

    “没关系。”宋景微瞧得出杨氏的担忧,他说道:“我只是提供一个场地,外加养活几个夫子,不费什么钱。”何况一半束脩也不少,起码能付清请夫子的钱。

    “是这样吗?”在座一听,好像到了宋景微的嘴里这事就变得如此简单,没有什么压力了。

    “嗯,明天去找祥贵叔商量,让他把小跨院弄成私塾的格局,大概也就十天八天的功夫。”宋景微已经开始琢磨了,小朋友的教室应该怎么装修比较好。现代有不少可供参考的样式,他一时有些眼花缭乱。

    “啊?也就是说,再过十天八天,私塾就要开起来了?”众人再次傻眼。

    “要不然呢,还要怎么样?”宋景微端着茶准备入口,却见大家望着自己,那是什么表情?

    “你……不做点什么准备吗?到时候会有学生吗?还有桌椅书籍什么的,这些也得考虑呀。”沈东明搔搔头,一一举例道,这些是他暂时能够想到的,其实应该还有很多细节,只是一时难以想起。

    “这也简单,您马上去找村里打家具的那户人家,让他帮忙定制一批适合私塾使用的桌椅回来。不需要太好太精致,但是也不能太差,价钱上适中就可以。”宋景微想到,到时候私塾可以办大,虽然赚不到什么钱,但总不会亏本。

    “行,我一会儿就去。”沈东明保证道。

    “你也有任务要做。”宋景微瞟着裴鸿轩,说:“你和沈君熙去镇上的书局找找看,购买一批适合启蒙的书籍回来。”手指敲了敲桌面,他沉吟道:“还有一些能用上的东西,你们自己看着办,毕竟两个秀才,总比我一个文盲想得多,对吧。”

    闻言,沈家人一起干笑,裴鸿轩则是奇怪,他们到底在笑什么?偷偷用眼神询问,宋景微是文盲?

    众人闭嘴不语,他们才不会在外人面前揭宋景微的短。其实宋景微也不至于就文盲,他会读书会写字,谈吐大方得体,知道的知识只比他们多而不会比他们少。唯一就是……那笔字不好呗。

    这有啥好奇怪的,不是都说人无完人嘛。恰巧就是宋景微其他方面都太出色了,所以老天爷稍微夺取了他写字的长处。

    “那就这样说定了,这次开设私塾,我会拿出五百两银子做资费。鉴于我对读书教学这样东西不感兴趣,这笔钱……”宋景微找了一圈,最终把视线停留在沈君熙身上,望着他道:“交给你,让你去筹谋,行吗?”

    这个来自乡下的哑青年,今年二十四了,如果他没有哑的话,如今是不是也正在大展拳脚,开设自己的未来?

    沈君熙含笑点头,与宋景微对望的目光含着暖暖的坚毅。他没有硬汉的风范,他也许不够强悍,他达不到大男人的标准。但是他有一个信念,只要诚恳待人,便能以真心换真心。

    这个世间,需要开天辟地的英雄,也需要不那么强势的温柔男人。

    说完这所有,宋景微才有空喝口茶,但是苦涩的茶水一入口,他便顿住了。孕妇不宜多喝茶是他偶然从公司女职员的嘴里得知,之前在宋满家里,他前期也有所注意。

    来到沈家之后,因为身体过了很久都没有什么反应,他以为这事就这样算了。没想到前几天胡郎中那里走了一趟,得出了他已经怀孕三个月的答案。

    想到此,宋景微默默地把茶杯放下了。

    “怎么了?”沈君熙比划着问,他发现媳妇儿刚才的表情很怪异,但又说不上哪里怪异。

    “是茶泡得太浓,我喝不惯。”宋景微说道,如果他只喝白开水,家里其他人肯定会觉得奇怪,以后他只能喝淡一点的茶。

    “嗯……”沈君熙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末了他比划道:“那我以后泡淡点。”他感到挺内疚的,有些责怪自己不够细心,没有早点察觉到这个问题。他们家是老茶农,世代种茶,喝浓茶已经成了习惯。而以宋景微的出身来看,应该是喜欢那种淡一点的茶。

    瞧着他们的沈东明,笑呵呵道:“你媳妇喜欢喝淡茶,你就学学怎么泡,不能泡得太苦了,他不习惯。”

    “我自己也行。”宋景微稍不自在道,他还没到那种需要人尽心伺候的地步,总觉得不应该。当然他知道,沈君熙很愿意为他做。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同。假如沈君熙只是他的下属,他完全可以毫无负担地接受对方的殷勤。

    杨氏笑温和地笑道:“景微不必害羞,熙哥儿能帮你泡茶,他高兴着呢。”

    “嗯。”沈君熙适时表态,就是这样没错。发现宋景微无言地看着自己,他微窘地移开视线。这辈子不曾对谁献过殷勤,也不曾为谁辗转难眠,如今这个人出现了。他嫁了他,夜夜共枕同眠,日日对坐流年。

    正是沈家人直白如斯的爱护和认真,令宋景微越发抗拒他们。他对沈家人的内疚,就像一颗埋在心中种子,从最初的落地生根,到慢慢滋生发芽……

    像他怀孕这件事情,真不知如何开口。

    xxxxxxxx

    说是私塾的事情交给沈君熙和裴鸿轩去办了,偶尔遇到难题的时候,遇到宋景微灵光一闪的时候,他也会开口,找沈君熙谈论一二。

    他的观点往往新奇而正确,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渐渐地不止沈君熙,连裴鸿轩也对他刮目相看。没料到宋家土财主家的少爷,确实是个有能耐的特别人。

    为什么说他特别呢,裴鸿轩总是觉得吧,他从未见过宋景微这般的人。你说不上他特别在哪,但就是能感受到,他在人群中的一份特殊。

    当然,再特殊也是比人的媳妇,裴鸿轩对宋景微只是一种暗地里的欣赏。

    沈君熙长这么大,第一次着手开设私塾这样的,有意义的好事情。他做的特别认真,偶尔也特别苦恼,自己还是太年轻,少不更事。

    当他的沉闷严严实实地藏在心里,不打算让宋景微得知自己无能的时候,结果总是令他又郁闷又欢喜。

    宋景微爱讽刺他,说话比沈君熙听过的不算粗鲁,却直击人心,让人无地自容。可每当骂完了以后,沈君熙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宋景微已经把答案告诉了他。

    七月下旬,沈家大房在村里放出了一个消息。这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内容是这样的:“沈家凉山书社,于八月一日正式授课。即日起招收五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学生。学费只需一年二两银子,包书杂费以及中午笔墨费。有意者请到沈家大房详谈。”

    此消息出来,村里人口口相传,竟然传得比一般的八卦还要迅速。不到半日的时间,似乎整个茶山村都知道此事。不少人疑问道:“沈家大房开书社?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有人道:“他家儿媳妇那么有钱,眼下房子也快建好了,就算真开了也不出奇。”这年头有钱有地方,要开个私塾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对于有钱人来说,做什么都不困难。但是对于穷人来说,这真的是一件令人吃惊的大事。

    “我担心的可不是这个,你想想看,沈家兄弟也是开私塾的呢?”那人挤挤眉眼,个中意思尽在不言中。

    他这么一说,大家就恍然大悟了,说道:“可不是吗,沈家老二跟老三开着一家,本是咱们村里唯一的私塾。眼下老大也开一家,呵呵,恐怕不太好。”

    家里有孩子上不起学堂的人说道:“有啥不好?照我说真是太好了!你们没瞧见学费是多少吗?一年才二两银子,还包书杂费用笔墨费用,这太划算了好吗?”

    他家有俩孩子的汉子说道:“对,这价钱太公道了!我家孩子前面想上沈氏私塾,你们知道得多少束脩吗?”

    “多少?”一个个瞧着他,沈氏私塾这么个地方,他们连去都没去过。

    他伸出一个手掌,说道:“看见了没,整整五两银子,还不算笔墨纸砚和书籍费。”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一年下来,没个十两八两的银子,根本读不下来。可是大伙儿们想想,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才二十两左右,十两给了孩子读书,剩下十两怎么过日子?何况家里不止一个孩子呢,还有老的老小的小,如何养得活?

    所以说,读书看着风光,却不是农户们轻易读得起。

    “一年二两银子,确实是便宜的。”在工地上干活的汉子们,听闻大家都在讨论书社,也都交头接耳地发表意见。他们家中多少也有几个孩子,年龄大一点的可能十六七了,年龄小的只有几岁,正是上学认字的时候。

    一汉子最高兴了,他挥着汗水,咧嘴笑道:“我家娃娃今年刚好五岁,哈哈,我还想着这辈子对不起他,没得让他读书嘞,没想到啊,我明儿就带我家娃娃报名,不就是二两银子吗,咱出得起。”

    众人想到,二两银子他们也出得起。别说以前做佃户的时候出得起,现在给宋景微做长工了,一年稳定有三十两收入,就更加出得起。

    “好,我家成哥儿也去,他八岁了,一个字都不认识可怎么行?”家里手把手的教,也有限,毕竟他们本身也是野路子。上学堂多好呀,那可是正经的学生。

    “对对,我也把我家哥俩儿送去。”家里俩人出来做长工的一对男夫夫说道,他家一年稳定有六十两银子收入,供两个儿子读书绰绰有余。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宋少爷真是好心人,你们说二两银子能干啥,他还包书杂费笔墨费?”兴奋过后,有人便这样感概道。二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笔值得心疼的钱,但是对宋景微来说,那不算什么。他建房子买家具买笔墨纸砚用去的,远远不止这笔数。

    长工们不是傻子,二两银子值不值,他们不用计算,也不用思考,那肯定是亏定了。

    “没准他有自己的考量呢?你们想这么多干啥,反正又不亏你。”有人便说道,虽则不算很讨厌宋景微,但是长工对地主都存在一点埋怨心理,就算地主对他们其实还算不错。

    “说的也是,没准他还有别的考量。咱们就不瞎操心了,等着带孩子去上学吧。”把话题绕回这上头来,大家伙儿们又兴奋地说开了。

    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沈家本家的时候,村里大半有孩子的家长都准备带孩子去试试,只有一部分仍在观望中,想着等别人试过再作打算。

    沈东英的二哥沈东齐在外面跑商,不咋回来,私塾的大小事都是沈东英一人处理。今日听闻有人议论,什么沈家凉山书社,什么八月一日授课,又什么一年二两银子……

    越听越不对劲,他抓住个人问个仔细。那人只是个扫洒的老汉,家里穷得只能出来做工,家中几个孙子一直读不上书。凉山书社的消息无疑就像天上掉下馅饼,把他砸晕了,于是他一五一十,笑呵呵地全说了。

    “凉山书社?”沈东英黑沉着脸站在原地,浑身有种要发抖的趋势。他隐约觉得,沈家大房这是故意和自己作对?因为那天拒绝瘸脚秀才的那件事?他面上恼怒,心里却在嗤笑,一个只知道种地的农家汉子,懂什么学问,也学别人开书社。

    这个凉山书社肯定开不起来,肯定只是个笑话,沈东英这样想着。

    “小宝子,你给我出去打听打听一件事……”

    半个时辰后,沈东英听见小宝子打探回来的消息,越听越皱紧眉头,越听越不是滋味,他不可置信的说道:“他们准是疯了,一群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