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少年

分卷阅读15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可李昕伊又不是真正的孩子,怎么会不识趣地掺合进别人的家庭聚会呢,只推托说自己和别的小伙伴约好了。

    哪有别的小伙伴呢,吴老太太正牵着自家孙孙的手呢,他又怎么能挣脱开和李昕伊一起去。

    李昕伊不想一个人去看灯,就去了吴阿公家,想找吴参一起去。

    屋里亮着灯,李昕伊敲了敲门,没回应,又试着推了推门,门开了。

    李昕伊抬头,原来是吴阿婆开的门。他连忙说清自己的来意。

    “阿婆,吴二哥在吗?这几夜张灯,我想约他一同上街看灯。”

    吴阿婆看清了李昕伊,说:“阿参他早出去啦,你得早一些,他们天还没黑就上街去了。”说着要请李昕伊进来。

    李昕伊拒绝了,道:“不了,阿婆,我怕晚了街上人多,我就挤不进去了。”

    吴阿婆朗声笑着,李昕伊问:“我去给阿娘买灯,给阿婆带一盏?”

    吴阿婆哪要这玩意儿,道:“你自己看灯当心,注意烛火才是。”

    告别了吴阿婆,李昕伊朝距离梧桐村不远的镇上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第16章 花灯烁烁

    李昕伊独自一人前往街市上看灯,路上来去的乡人很多,很多人手上都提着各色的彩灯。男女老少,好一幅欢乐的样子。

    此时正是酉时三刻,天虽然黑得早,但是山上的烛火明明灭灭,举目望去,四周都是亮着的灯光。

    这一夜,真的很热闹。

    李昕伊仿佛被这种热闹感染了的样子,心情也愉悦起来。他悄悄地跟在一群少年人的身后,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假装自己是那群人中的一个,一种名为安全感的东西油然而生。

    上元节是一个约会的好日子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前面那群少年人,衣着鲜丽,即使是墨蓝的夜色,也挡不住的蓬勃的少年气。不知是否有急着和佳人赴会。

    李昕伊真的有些想结识他们了。

    “心一!”一个有力的声音在喊他,仿佛是从胸腔里震出来的。

    李昕伊没应声,也没回头,只是停下了脚步。

    “心一。”后面那个人继续喊道。

    李昕伊于是动了动脸部的肌肉,微笑着回头道:“阿肃,你也来看灯啊。”

    “我是来找你的。”吴肃说,“婶子说你走出来没多久,我就追来了。”

    “呵呵。”李昕伊干笑了两声,道:“那一起去吧。”

    说完也不管吴肃,快步地向前走,仿佛真的如同一个期待灯会的七岁稚童。

    吴肃跟上他的脚步,他人高腿长,毫不费力。

    “以前我就想同你一块儿上街看灯,可是你总是说要和别的小伙伴一起去。”

    李昕伊回:“所以今年你没和家人一同出去,是因为他们以为你约了哪家的姑娘吗?”

    吴肃不回话了,李昕伊以为自己说中了事实,本想借机再捉弄一下他,突然又觉得没意思起来。

    吴肃问:“那你有约吗?”

    李昕伊说:“有啊,我约了吴二哥,就在街口的茶铺呢。”

    吴肃于是不说话了。

    两个人沉默而尴尬地往镇上走,三四里地的光景,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走到,何况李昕伊一路走得像是和吴肃比赛竞走似的,步子迈得又快又急。

    吴肃真以为李昕伊约了吴参,但还是不紧不慢地跟在李昕伊身后。

    没多久,两个人走进了街口的茶铺。

    茶铺是一间不大的铺子,仅供来往行走的人坐下歇息。一个铜板就可以买下一大碗茶,再实惠没有了。

    寻常茶铺里总是坐着找人解闷说八卦的乡人,但是今夜张灯,人们都看灯去了。街上还有各种杂耍和零嘴,于是只茶铺主人和他的孙子在。

    李昕伊他们进去的时候,茶铺主人正劝他的孙子自己去看灯,反正铺子里没什么客人,他一个人守着就行。

    这是一个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的老头子,李昕伊有些羡慕地想,若是他六七十岁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精气神就好了。

    他向老头打了个招呼:“老伯,我们到这里来坐一会儿。你这里可有什么点心?”

    老伯笑眯眯地道:“锅里蒸着糯米糕,最是甜糯,来一块?”

    李昕伊笑得很真切:“好啊。”

    和糯米糕一起端来的还有两碗带着热气的茶,老伯坐在一边,笑呵呵地看着他的圆脸少年忙里忙外,道:“街上的灯好看着呐,你们不去凑热闹?”

    李昕伊此时正看着一块被切成两份的糯米糕,夹了一块,把碟子往吴肃那边推。

    吴肃于是伸出了筷子。

    又甜又糯,还带着桂花的香味。李昕伊满足地想道,听见老伯的问话,于是匆忙咽下准备回话。

    那边,吴肃回道:“我们正是要去看灯,只是还在等一位朋友。”

    老伯说:“年轻人就是要多走动,彼此间也有话说。像我这孙子,木楞愣的,也不爱出去,整日守着我这把老骨头。老汉我真是替他着急。”

    李昕伊道:“老伯你也别急,小哥正是孝顺的时候,等有了媳妇,老伯你就该失落了。

    这话逗得老伯呵呵笑了,仿佛真的看到家里走进了一位花枝招展的孙媳妇,于是笑眯眯地去找他孙子说话了。

    桂花糯米糖糕是趁热的时候最好吃,凉了就又硬又腻,李昕伊一边被烫得发出呲呲声,一边还是毫不犹豫地咬了下去。

    吴肃看得心惊胆战,生怕李昕伊的舌头被烫出水泡来。

    吃完了糕,还喝了茶解了腻,两刻钟过去了,吴参还是没有来。

    “吴二哥大概不来了。”李昕伊说,“我们自己去看灯吧。”

    吴肃没有拒绝,只是看着李昕伊的眼里多了一份了然。

    这让李昕伊怀疑自己是不是露馅了。

    “那我们要不要再等一刻钟看看?”李昕伊试探着问道。

    吴肃也是真的好脾气,说:“我们和老伯说一声罢,如果吴二哥真的来问起我们,就劳烦他告知一下。”

    李昕伊于是找老伯付点心钱去了。

    街市上人来人往,许多漂亮的彩灯挂成一排,有的花钱就能买下,有的只要猜出灯谜就能拿到这些精致而美丽的花灯。

    李昕伊看着炫彩夺目的灯,有些出神。

    吴肃顺着李昕伊的目光看,是一盏玉兔望月灯,他想到李昕伊送给他的画上,也是这种毛茸茸的小小的动物。

    他走上前去,只见灯上贴了张谜面:“殘花片片入畫中——打一字”。

    吴肃想了想,给出谜底,卖灯的人于是笑着灯取下来,递给他,吴肃向卖灯人道谢,又另外买了一盏荷花灯,然后提着灯向李昕伊走去。

    “给我的?”李昕伊瞪大了眼睛。

    “嗯。”吴肃点点头。

    “提着灯怎么走路?”李昕伊有些傻眼。

    吴肃仿佛看明白了李昕伊在困惑什么,解释道:“灭不掉,烧不起来的,你放心走就是。”

    李昕伊为这扎灯技术而惊叹不已。

    除了灯,街上还有人卖冒着热气的元宵。三文钱一小碗,五文钱一中碗。

    不仅有汤圆宵,还有干捞的,略大一些的糯米圆子上沾了黄褐色的糖霜,用竹签子扎了,可以一边走一边吃。

    李昕伊很喜欢吃糯米食,于是他就问吴肃吃不吃。

    吴肃说不吃,李昕伊于是将灯递给吴肃,自己跑去买元宵了。

    回来的时候,只见李昕伊两手,一边一头,提着长长的粽叶子,上面粘着三颗圆滚滚的元宵。想吃,就只能上嘴啃。

    李昕伊有些不太好意思,但是再不吃,元宵就要凉了。

    吴肃本来是想帮李昕伊提着粽叶子的一头的,但是伸手的时候鬼使神差地拿了竹签,扎了一颗,送到李昕伊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