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少年

分卷阅读52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李昕伊心里疑惑,看着端坐在椅子上的女子,头上还戴着帷帽。

    隔着距离,李昕伊做了个揖,问:“敢问姑娘上门是有何事?”

    女子站了起来,万福还礼,道:“是关于作画之事。”

    李昕伊并不走近,挑了张距离最远的椅子上坐下,道:“请姑娘道详细些。”

    女子道:“我和姐姐仰慕李先生已经很久了,贸然上门只是向李先生讨一张画。”

    李昕伊微微皱了下眉头,回绝道:“感谢姑娘和令姐的高看,您想要画可以去墨泉阁,私下里我是不接画的。”

    女子听说后,不满地道:“之前倒是没听说过李先生有这等规矩。莫不是看我和姐姐是女子,才不肯画的?”

    李昕伊道:“李某不过是一介小小的画师,没听说过才是正常的。”

    女子站了起来,道:“那么请李先生记住自己的话。”

    说完后道了个万福,起身离开了。

    李昕伊直觉这个姑娘出现得古怪,但是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占据着他全部的想法,于是也没管这个奇怪的女人,继续回厨房刷碗了。

    他得趁这两天画幅中秋夜宴赏月图,然后还要去买月饼和桂花酿,以及送给赵大人的礼物。

    忙得很呢。

    一晃就到了八月十五。

    最后一场考的类似于关于时事政治的策论,即用经学理论对时事政治发表见解和议论。

    主要是要把握批评的度,而且尽量做到有理有据,至于是否能入主考官的眼,完全看运气。

    李昕伊看过邸报,他对这个时代的土地制度和税赋制度其实是很无语的,但是包括李母在内,他认识的很多人都有着很强烈的小农意识。

    有田,能吃饱,基本上就没什么追求了。

    习惯的力量是很可怕的,比如李昕伊最开始十分受不了没有抽水马桶也不能淋浴的生活,以及出门在外也必须带上尿壶。

    但是习惯以后,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只要忘掉过去的那些便利,接受没有互联网,近乎封闭的生活,也不很难。

    也许一千年以后,人们甚至不需要进食也不需要排泄了呢?

    所以他不愿意去思考这些,假装一切都是正常的。

    他从没想过要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什么,历史总是会按照它既有的轨迹去走的,他这个小小的蝴蝶,还是安静些,不要随便扇动翅膀了。

    只是都过了晌午了,吴肃他们也依旧没有回来。

    李昕伊对郑叔道:“咱们不等了罢,我们先用饭。”

    未时,吴肃没有回来。

    申时,林豫谨和焦若柳回来了。

    一直到了太阳几近西斜的时候,吴肃终于回来了。

    李昕伊倒了杯茶递过去,道:“我差点要去贡院找你了。”

    吴肃微微低下头,看着他道:“路上经过一家糕点铺,卖的藕粉桂花糖糕,凝结如胶,色泽晶莹,想着你们必是爱吃的,就买了一些。”

    吴肃打开食盒,李昕伊看着这几块点心,道:“才六块,我们五个人可不够分。”

    吴肃道:“这有何难,切成十二块,让你多吃两块罢。”

    一旁的林豫谨和焦若柳都笑了起来。

    李昕伊这才意识到吴肃是在打趣自己。

    他道:“晚饭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多吃一点,我少吃一点,糕点让我当晚饭,岂不皆大欢喜?”

    林豫谨道:“哪有这么好的事?我还是头一回听说藕粉和桂花也能做成糕点的,我必然也要多吃几口,好跟别人吹嘘。”

    李昕伊道:“佩灵兄怎么知道我没有更好吃的小食?这南坊街,最不缺的就是零嘴了,小心吃太多,脸更圆了。”

    这话一出,林豫谨嗷地叫了一声,就要来捏李昕伊的脸:“李兄弟,我竟然不知道你也有牙尖嘴利的一面,快快把真面目都露个完全吧。”

    李昕伊躲着林豫谨的手,向吴肃求助道:“阿肃救我!佩灵兄带了照妖镜!”

    林豫谨嘿嘿了两声,道:“阿肃也救不了你了。”

    焦若柳伸手按住林豫谨的肩膀,道:“我们还是先用晚饭,等一会儿人多了,人挤人,就没心思赏月了。”

    李昕伊道:“那我得和阿肃拴在一起,人多了,万一把我挤丢了可怎么办?”

    吴肃对李昕伊说道:“我会看着你,不会丢。现在先开饭吧。”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明日继续(oo)

    第45章 西湖夜游

    月亮还没有升上来,但是天色已经变成深蓝色了。

    西边的天幕下,落日的余晖还剩些橘红色,被群山遮挡着。

    几个人提着酒壶和食盒,马车已经架好了。

    老管家笑呵呵地送他们出门。

    李昕伊问道:“老伯不去吗?听说西湖畔热闹得很,有画舫呢。”

    老管家在杭州住了几十载,什么没听说过,反而给李昕伊他们介绍了别处的景致。

    “你们去得太晚,若是去得早些,可以沿着十锦塘,乘船从里湖渐渐向西行,从锦带桥直至望湖亭,那里的风光才热闹呢。”

    老管家说着又叹息了一声,“不多说了,你们自行去看吧,有的看哩。”

    出城门的时候,有一些早一步出城的人已经回来了。

    轿子、马车、行人,人声和鼓乐声相交织,到处都闹哄哄的。

    李昕伊把车窗帘放下,跟对面的焦若柳说道:“看样子我们今晚出去,明早才能回来,得在城外宿上一宿。”

    焦若柳也看到了,就道:“是我记岔了,只是以西湖的光艳,我们去了也未必想回来。再说今晚月色甚美,在外头看一晚上的月亮也挺好。”

    李昕伊回头看了他一眼,吴肃道:“这城外也有寺庙,有酒楼,有风月之处,不必担心我们无处可去。”

    说到风月之所,林豫谨很感兴趣,说:“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去过。有句词怎么唱来着,哦,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你说我们是否也去参观一下。”

    焦若柳似笑非笑地看了过来,冷哼了一声,林豫谨不说话了。

    李昕伊接口道:“风月之处不是不能去,得看是什么时候去和为什么而去。其实佩灵兄你去了以后就知道了,美色、美酒、美乐都是用钱堆砌而成。有识之士少有直接奔着美色去的,毕竟人之美、景之美……”

    他一时找不出合适的词来总结自己这番话,随口道:“取之不尽,皆是虚妄。”

    焦若柳教训道:“李兄弟比你小这么多也比你知事,风月处,销金窟,你有多少金能够销的,把你卖了都不够。”

    林豫谨委屈地说:“我就这么一提议,又没说要单独去。”

    焦若柳又道:“你还听艳词,你上次藏在床底下的闺怨诗,后来怎么处理的,你是不是忘了?用不用我帮你记起来?”

    林豫谨反驳道:“哪里艳了,明明很清丽的,你不要一棒子打死好不好。”

    焦若柳听到后,装出来的生气又真了几分,道:“你年纪小,不懂得这种伤春悲秋之词的危害之处。走之前夫子怎么说的,这种词能把人的精气神都磨掉,以后不许听,也不能唱了。”

    林豫谨最烦焦若柳仗着比他大一岁,就来教训他,忍不住提高了嗓音道:“夫子说了什么我比你记得清楚,我没看艳情词,我没看。”

    焦若柳越发地生气:“等回去,我就和你父亲说去,小小年纪就又看起了闺怨词。”

    不知是不是想起了曾经的过往,林豫谨服软道:“不是闺怨,算了,我不看了,你别说了。”

    李昕伊全程看着车窗外,假装自己不存在。

    不知道是不是刚考完试的缘故,几个人心里憋着的压抑还没消散完。

    等到林豫谨被训得没话说了,他才打圆场道:“照我说,其实睡船上也不错,我也听过一句词,唱道: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我从听到后就心心念念,也要来西湖上睡上着么一会儿。”

    林豫谨像是完全不记得刚才还和焦若柳争吵,笑着接过话道:“这词我也听过,下一句便是:急雨打篷声,梦初惊。这雨要落下了,我看你也睡不成了。”

    李昕伊看着窗外面的月亮,刚从东边升起,大而亮,圆而黄,好似一盘煎饼。

    他指着月亮道:“这等清风朗月的时候,下雨就煞了风景了。”

    马车行驶到西湖边,远远地就能看到几艘画舫停在湖边,还有几艘还漂在湖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