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血口喷人。”李老太太气的想用桌上的杯子砸过去,不过好在她还有理智。
李洛又是微微一笑:“孙儿开个玩笑话,老太太宰相肚里能撑船,还请见谅。既老太太的病养了六年都没有养好,那其他人的晨昏定省也就免了,免得老太太的病一直养不好,以至于旁人说侯府的风水不好。孙儿不打扰老太太休息了,告辞。”李洛说完,转身离开了。
只是他前脚才走出门口,后面就传来茶杯扔地上的声音。李洛脚步顿了一下,然后转过头:“老太太的病真是越养越严重了,连端茶杯的力气都没了。”李洛笑嘻嘻的道,“听说陛下的寿辰请了广慈大师来祈福,等明曰孙儿向圣上讨个人情,也请广慈大师为老太太祈祈福。”李老太太这下,连还嘴的力气都没了。
第122章
杨嬷嬷走进屋内,看见李老太太沉默的坐在那里,地上是一片狼藉。“老太太,您这是怎么了?”李老太太没有说话,她一直沉默着。
“快,把东西收一收。”杨嬷嬷命婢女把扔在地上的茶杯碎片收拾了,心里不禁好奇,这小侯爷真是好大的战斗力,每次他一出现,老太太总是逃不了便宜。偏偏老太太还不能用孝道压他。
真不知道小侯爷的那张嘴是怎么长的,开口的话不是咽死人就是气死人。不是说皇上教养的吗?皇上怎么能教养出这样的人?
杨嬷嬷揺揺头,告诉自己别乱想。这侯府里谁都可以得罪,就是那个小祖宗不能得罪。再说一句难听的,他便是不孝把大家赶出侯府又怎样?本来住在这里就是大家吃亏,不占理。
“小杨啊,你可知道他刚才是威胁我,一个五岁的娃儿竟然我威胁我。”李老太太终于忍不住了,爆发了。声音沉的像是索命的女鬼一样,又无力。
“老太太的意思是?”杨嬷嬷揣测着问,最近李老太太的性格而阴晴不定,她这个心腹嬷嬷都要小心翼翼。
“你知道刚刚那个小畜生威胁我什么吗?”李老太太问,“他用他三叔来威胁我,这个有人生没人教的东西,竟然不懂长幼、不尊长辈的来威胁我。”
“老太太别生气,你消消气。小侯爷那是说着玩的吧,他哪有这个本事?”杨嬷嬷赶忙安慰o李老太太冷哼一声:“他本身大着呢,仗着自己是皇上找来的,又仗着跟七王爷有了婚事,还有什么不敢的。就是个小兔儿爷,他得瑟什么?”
“老太太这话儿不能说,这可是皇上赐的婚。”杨嬷嬷谨慎提醒。
“我呸。”李老太太一听这个就跟更生气,“皇上赐婚的就不是兔儿爷了?好好的男孩子人家去当媳妇,有这个理吗?”
杨嬷嬷不敢说。皇上赐婚的,错的也是对的。怨偶也是天作之合。
“你说皇上在想什么?咱们侯府就没有姑娘了?用得着他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指婚给齐王吗?”李老太太又道。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也不敢猜圣意。不过,小侯爷指婚给齐王,那也是生不出孩子的,将来肯定也要侧妃妾室的,咱们府上三老爷这年龄合适的小姐也有。”杨嬷嬷轻声道。
李老太太听着,然后慢慢的眯起眼。“你的意思是……让老三的庶女去做齐王的侧妃?四小姐十二岁、五小姐十一岁,齐王殿下十三岁,论年纪还是相当好的。再则圣旨上也说了,要等小侯爷十五岁才大婚,还等上十年。到那个时候齐王殿下都十八了,男人十八哪能不开荤的?侧妃妾室怕也不会少,对小侯爷来说……自家姐姐生的儿子总归才是最亲的。”李老太太想了想,然后双眼渐渐亮了:“这个主意不错。”
“那老太太可不要再生气了,小侯爷一个要嫁出去的人,跟他置气做什么?男人肚子又不会下蛋,到了齐王府还不得靠咱们这边。”杨嬷嬷安慰。
杨嬷嬷这话说的李老太太心里很舒坦:“从今天开始四小姐和五小姐要好好栽培,吃穿用的都按照嫡小姐的来,请嬷嬷好好教她们规矩,舞蹈乐器都不能少,不求精益求精,能引起男人的乐趣才是重要。”
“是。”
“还有那件事怎么样了?”李老太太又偷偷的问。
杨嬷嬷摇头:“都给烧了,袁大爷送的东西琼极院没用上,一堆烧焦的东西拿出来。小侯爷也真是舍得。”
“果然是个精明的人,跟李旭一样。”李老太太又是冷哼了一声,接着又疑惑,“你说一个五岁的孩子怎么就有那么多的心思?真是奇怪。”“的确是诡异,人家的孩子再聪明也没有小侯爷的花花肠子,老太太您说……小侯爷的屋子里是不是还藏着人在教他?”杨嬷嬷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我哪里知道,他那院子铜墙铁壁般,谁都进不去。”李老太太叹气,“别管他了,一个不会下蛋的人,不值得花心思。他不是说他跟齐王爷成婚之后,侯府的爵位就给鸿哥儿的儿子吗?咱们就且看着鸿哥儿能不能生的出儿子。”
“老太太您的意思是?”杨嬷嬷问。
“琼极院守卫森严,鸿哥儿的院子还怕飞不进苍蝇吗?”李老太太反问。
“奴婢懂了。”
第二天,照宁帝生辰。
忠勇侯府的人一大早就起床了,女眷以李杨氏为首,李杨氏、李淋、李晖媳妇、李满,四个人一辆马车,李老太太和李水云一辆马车。
男眷李洛和李鸿一辆马车,李晖和李池一辆马车,李老太爷带着李洲一辆马车。浩浩荡荡的五辆马车,从侯府出发了。
皇宫一共有五道大门,正门为太和门。正门前有一公一母两座狮子,狮子高大雄伟,象征着江山子孙缠绵不绝。另四面墙有四道门:东面为东华门,平时百官上朝走的是东华门;南面为南午门,通常有人被拉到午门斩首,就是这里的南午门;西面有西华门;背面有北武门。
四座城墙高16米,一圈的周长约4000来米,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角楼上十二个时辰(24小时)有人值班站岗,守卫极其森严。
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乃世上罕见的。集本朝建筑艺术之大成,是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皇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摘自网络,并非原创,描述的是背景故宫。)
今曰皇帝生辰,皇宫开的是正大门,太和门。
太和门前已经停着密密麻麻的马车,一家家的夫人小姐们从马车上下来。太和门前的队伍特别的讲究,女眷们排在女狮子的那边,男眷们排在男狮子的那一边。从太和门进去,是不准坐马车的,所以还有半刻(十五分钟)的路程。
皇宫如果有大的宴会活动,辛苦的永远是孕妇。比如正月的时候,诰命都要进宫,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不是孕妇都不能例外。
今天在场,一眼看去也是有孕妇的,不过年轻美丽的姑娘居多。而男狮子那边,当然也是英俊潇洒的公子们居多。
忠勇侯府的马车是格外引人注意的,因为忠勇侯府出了一个未来的齐王妃,并且还是圣上赐婚。是什么样的五岁小男孩,能让圣上赐婚给齐王?众人纷纷好奇。当然也有人怀疑这是圣上故意恶心齐王的,说什么疼爱齐王只是幌子,让齐王将来跟个男人结婚,这不是断了齐王的未来吗?
其心可诛。
但到底如何,照宁帝也管不住别人的猜测啊,反正传不到他的耳朵里。
“那是齐王府的马车,不知道那个传说中的小侯爷是哪一位?”“你说的是咱们未来的齐王妃啊,听说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可不是,忠勇侯府里的那位老太太也是不像话,前夫的儿子一家也能接进去住,后来和那位小侯爷吵起来了,人家直接把人赶走了。”
“我也听说过,才五岁的孩子真是厉害。”
“哪里是厉害,也许是人家嫡母背后支的高招。”
“你说的老忠勇侯夫人我知道,以前都是姑娘的时候也一起聊过,是个贤惠慈善的人。”
“可不就是,碰到这样的继母婆婆,就是倒了哪辈子的霉。”
“我听说这位庆伯府的姑奶奶年轻的时候风平也不好。”
“风平好能把自己跟前夫的儿子接近继子家中长住?”
一堆人在等待的时候不停的八卦、闲聊着,不过眼睛盯着忠勇侯府的马车。男眷的马车在前面,李洛是品级最高的正一品侯爵,所以他在第一辆马车上。
不过先走出马车的是李鸿,众人看马车上出来一个青年,有些好奇:“这是哪位?好像从来没有见过。”
“我也是没有见过。”
“你呢?知道吗?”
“咦,这不是侯府的大少爷李鸿吗?”有人道,“真是奇怪了,奇怪了。h 1尔认得?”有人问,“可是我听说那位少爷受了脚伤,走路有点瘸啊。”
“我在杨府见过那位大少爷,的确是走路有点瘸的,也的确是这位少爷,但是现在看他的脚没有问题啊。”
“难道是脚好了?”
“如果脚好了再看他家境和长相,到也是一个好夫婿的人选。”
“不错,风度翩翩,长相也俊俏,虽侯府的爵位没了,但是侯府只有两兄弟,人口少。”“侯府里还住着李府呢。”有人打趣。
“那又怎样?不过是八竿子打不到一撇的继母罢了,哪儿来的就回哪儿去。”说起来,这名妇女有些激动了,“嗯,跟我那侄女挺配的,待会儿可以问一下。”
第123章 搬来王府住?
李鸿这边全然不知道那边的动静,也听不到。他下了马车,就站在一边等着,接着马车内又伸出一只细小的胳膊,门帘拉起,小男孩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李长诚拿来矮凳放好,李鸿牵着李洛的手下来。
“大哥的手心来都是汗,可是紧张了?”李洛打趣的问。
李鸿在李旭没有去世的那两年也是常来皇宫的,但凡皇宫有什么宴会,作为照宁帝的心腹大将军,李旭的家眷是文武百官中的一等家眷,但自从李旭出事,他的脚受了伤之后,他很少在人群中走动了。便是走动,也只是去家里庄子和铺子,今次这样的确有些紧张。
虽然因为鞋子的关系,走路已经没问题了,如果不盯着脚看,这鞋也是看不出端倪的,除非很自信。但是这种长久以来的自卑感一时之间很难克服。他总觉得大家在盯着他的脚看。“是有些。”
“大哥不必紧张。”李洛道,“常言道,各人有各人的命,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大哥只是脚受了伤,但四肢都在。而那些缺胳膊断腿,上了战场还是好好的,下了战场就九死一生的人呢?他们因为四肢不健全了,而被军队抛弃,他扪为了国家牺牲,国家却没有完好的体制来安顿他们。这样的人,往后又该如何生活?”
“六……六弟说的对。”
在他们的身后,李老太爷等人也陆陆续续的下了马车。
“请问是忠勇侯吗?”从太和门口走过来一名太监,到李洛的面前,太监的语气毕恭毕敬,举止大方有礼。
“正是本侯,可是有事?”李洛问道。
太监微微一笑:“齐王殿下吩咐,小侯爷年纪小,经不起等,齐王府的马车已经候在一边了,您请先进宫。”
不少人听到了,忍不住感叹,传闻冷漠高傲的齐王殿下,真是体贴入微。便是对待李洛这样一个小男孩,也是风度翩翩。
“劳驾。”李洛道,“我大哥腿脚不便,也需和我一起上马车,不知可否?”“王爷吩咐过,一切随您的意。”太监回答。不得不说,顾郡辰太了解李洛。
他知道李洛会有此打算,所以提早交代了太监。接着李洛和李鸿上了齐王府的马车,剩下一群人瞻仰马车的背影,且议论纷纷。
“齐王殿下对李小侯爷倒是挺好的,难道齐王殿下接受这门亲事了?”
“圣上赐婚,谁敢抗旨?”
“齐王殿下才十三岁呢,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哪里知道这些龙阳之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