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小侯爷当家

分卷阅读84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顾郡辰双手握紧了拳头,从来没有这样渴望过这个人,此时此刻,他就想抱着他,紧紧的抱住他。

    “你……”寇齐一个三十岁的男人,被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叱喝的脸红脖子粗了。

    “刑部尚书、京兆府府尹、大理寺卿,请问三位大人,本侯方才说的,可有道理。”

    京兆府府尹第一个道:“小侯爷说的没说,下级官员如果没有谕令,是不得搜查上级官员的府邸的。”

    “小侯爷言之有理,我国律法没有事出从权这一项,除非……有圣上的圣旨或者口谕。”刑部尚书道。

    大理寺卿更加不用说了,刚才李洛帮了他,且李洛的说的又是实话:“小侯爷一个五岁的孩子对本朝律法尚且如此的熟悉,我等都是科举出生,哪有不懂律法的。”这句话,把所有文 官的话都给堵住了。

    如果敢说李洛说的有错,那么说明你不是科举出生的。

    第131章

    “既如此,寇齐的行为是不是违法在先?这是其一。”李洛又道,“其二,他越级状告上级官员,也是一罪,按照本朝律法,要杖打一百,对吗?”

    “对。”刑部尚书道。

    “没错。”大理寺卿符合。

    李洛捂住嘴又偷偷笑了下:“皇上,小臣还有一个猜想呢。”

    “什么猜想?”

    “古往今来,小臣听说有些人模仿别人的字迹非常的厉害,便是再厉害的人,也看不出端倪。这告状嘛,讲究人赃并获,不过是一封书信,也可能是模仿的,谁知道呢。”

    “你……小侯爷含血喷人。”寇齐气死了,这小祖宗是哪里来的?为什么看皇上的样子对他很是宠溺?寇齐看向秦尚书,秦尚书摇摇头,因为李洛说的句句在理,他不能出来。

    寇齐,是秦尚书的人。

    但是秦尚书也意外,没想到今天的这个局,这个他设计了很久的计划,被一个五岁的孩子打乱了。原本有利于他们的局面,恐怕会有变化。

    “唬。”李洛示意他别闹,“你有前科嘛,如此对待又算计自己的上级,谁敢相信你的人品啊?而且就算于镇西将军真的有问题,你可以把怀疑用信写下来,再交给刑部尚书啊,你越级来告状,你把刑部尚书置于何地?”

    被置于何地的刑部尚书听到李洛这句话,脸黑了,就算他知道这个精明的李小侯爷是故意推他出来的,他也不得不出来了说话了:“小侯爷真是熟知律法。”

    “嗯,本侯打小就发誓要当知法守法的好人。”李洛回应。

    刑部尚书嘴巴抽了一下,敢情李小侯爷现在不是小孩似的。

    “而且,便是不把信交给刑部尚书你,也该交给他的直属上司御史大夫啊。监督使是御史台下属机关,不是吗?”李洛又道。

    御史大夫站着也中枪了,对寇齐有几分恨上了。什么人不好告,偏偏告于小将军,不知道于小将军是齐王的表哥吗?不知道圣上师从于老将军吗?不带这样坑上级的。

    今此之后,李小侯爷口才之好,闻名精彩。五岁孩子滔滔不绝的辩论,口若悬河的论法,让整个朝廷的百官目瞪口呆。

    有人还觉得,这年头什么都可以没有,这口才不能没有。

    “来人。”

    “皇上?”

    “把寇齐拿下,越级告上级,安律杖刑一百下。再着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西北监督使私闯西北将军府,偷机密军机要件一事。”照宁帝下旨。

    “刑部领旨。”

    “大理寺领旨。”

    “御史台领旨。”

    “把这晦气的东西给朕押下去。”

    “押下去……快快押下去。”海公公赶忙催促。

    “且慢。”正当这个时候,顾郡辰开口了,“皇叔,既西北监督使告发西北将军于镇西和扶丘国有私密来往,依侄儿的意见不如派人去西北调查一番。”

    照宁帝眯起眼:“那么按照你的意思,什么人最合适?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可派不出人。”

    顾郡辰跪下:“侄儿不才,愿前往。”

    “郡辰。”照宁帝忍不住提高了声音。

    “四弟,你这身子骨恐怕不行,不如大皇兄代替你去吧。”大皇子马上道。

    “四弟,二哥也愿意代你前往。”二皇子紧跟着开口。

    “四弟,还有三哥,三哥……”

    “三位兄长好意,郡辰心领。”顾郡辰打断他们的话,“皇叔,除微臣之外,微臣不信任何人。西北乃军机要地,当年皇叔在那里二十多年,也没有收服扶丘。可见扶丘虽是小国,却不容小觑。于私,微臣是于镇西的表弟,比谁都想证明他的清白。于公,微臣是顾家子孙,比谁都想守护顾家的江山。”这是顾郡辰第一次,在照宁帝自称微臣。可这微臣两个字让照宁帝愣了很久,的确,满朝文武都知道,于家代表着齐王,于镇西的事情,只有齐王去是最合适的。“准奏。”

    “谢皇叔。”顾郡辰又跟着道,“三曰后侄儿就启程。”

    “嗯。”答应了他就自称侄儿,不答应他就自称微臣,这真是……任性的孩子啊。

    李洛欲言又止的看着顾郡辰。他……要去西北,明知道这是一场针对于家、针对他的阴谋,他还要去西北,难道他不知道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吗?他是糊涂了吗?

    李洛很难受,恨不得扑过去抓花他的脸。

    顾郡辰对上李洛的视线,看着他眼中毫不隐藏的担忧。顾郡辰一震,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孤身一人,无牵无挂,但这会儿,他突然发现他不是一个人,他走的洒脱,却忘记了站在他身后的人会关心他。

    最终,顾郡辰撇开眼提醒。

    我靠。

    李洛气死了。

    “忠勇侯,你刚才说要表演什么?吹什么曲子?”照宁帝看向李洛。

    “小臣吹箫,请李长诚舞剑。”李洛想到要吹什么曲子了。就当……为顾郡辰送行,“小臣的父亲出自西北军营,承蒙皇上厚爱,信任有加。小臣的曲子代表西北军营的将领,庆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照宁帝心头有些感动,在这个时候,这个小孩说这样的话,是为了帮身在西北的于镇西说话吗。

    “好,朕倒是想听听。”

    李洛事先并没有和李长诚说这件事,但是李洛要吹的曲子李长诚是知道的,因为前段时间李洛一直在练习。“你随便耍你的剑就好,不用在意我的曲子。”

    “侯爷放心。”李长诚不紧张是假的,毕竟圣上面前,但是他不能让侯爷失望。

    李洛微笑了一笑,他很放心啊,因为李长诚的武功很好,不是那种花拳绣腿,所以他没什么不放心的。

    对于乐器,除了钢琴之外,李洛最拿手的就是箫和笛。现代父母培养孩子的决心有多么强,李洛是深受其害的。每天补课之外,还有学习乐器,最怕谁家说谁家的孩子样样精通。李洛的爷爷是部队里出来的,对箫笛这种乐器尤其喜欢,但是对钢琴就没有这个欣赏的细胞了。

    箫声响起,气势磅礴,听的所有人一愣。谁也不敢想象一个五岁的孩子,竟然吹的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曲子。

    李长诚的剑动了起来。男人舞剑跟女人不同,女人柔韧,欣赏的是姿态,优美就行。但是男人刚强,要的是这种不畏一切的强壮。

    李洛一边吹箫,一边念词: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谁能相抗;(照宁帝在西北抵抗扶丘有二十年;李旭从十岁去了西北军营,到33为照宁帝而死,也有二十多年。这首词,赞的是谁?是照宁帝、是李旭,是于家武将,是那些还在西北边境镇守的十万西北军。)

    (李洛说过,他代替西北士兵,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这一刻才明白,小孩的心思和用意。)

    (李洛,李旭之子,据说是照宁帝养在外面派人教养的孩子;三岁开蒙,五步作诗,绝不是夸夸其谈。)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华国要让四方……来贺。

    李洛的箫声还在继续,他幼嫩清冷的声音,在众人的耳边回响,李长诚的剑气越来越强大,这首词,在超越了时空的另一个国家,注定永久被传颂。

    他赞扬了每一位不畏生死,镇守在边疆的战士。是的,他们不是士兵,他们是战士,是勇士。

    箫声止,剑气收。李洛挺直着身子站着,仿佛,他不再是一名五岁的小男孩,而是那个说甘罗能十二岁拜相,他李洛自然也可以的大人。

    可事实上,这句话,就是出自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之口。

    照宁帝站了起来,啪啪啪……他掌声响亮,双眼泛红,有些难以压抑的激动。“吹的好,词作的好,剑也舞的漂亮。这是于家的剑法,当年朕跟着老将军的时候,老将军也把这套剑法交给了朕,时隔多年……六年了,朕有六年没有见到这套剑法了。”“皇上。”海公公有些担心。

    六年前,正好叛乱。之后照宁帝登基,哪里还有需要他动武的地方。

    “大海,把朕的那把剑去拿来,赐个李长诚。”

    “皇上……诺。”那把剑是照宁帝去西北的时候一直带着的,太子宴命人特意打造的,他一直舍不得用,今次竟然要赐给李长诚,让海公公能不惊讶吗?

    “谢皇上。”“李长诚赶忙跪下。”

    “你功夫好,也有志气,可有什么愿望?比如做武将,比如进御林军?”照宁帝问。

    在座的众人又吃了一惊,这可是天大的恩赐,御林军御前当班,等于是皇上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