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
    袁尚拿下涿县已经将近一个月了,
    现在是公元203年的5月份了,
    即便是幽州这样的地方,天也逐渐暖了起来,
    这段期间,
    苏由已经解决了幽州西部所有城池的归属问题,
    在袁尚大军面前,几户没有城池敢于反抗的,
    他们都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袁尚的统治,
    反正对于他们而言,被袁尚统治和被袁熙统治也没什么区别,
    被袁尚统治的时候,还好一些,
    至少要的赋税很少,这样他们征收起来的时候反倒容易,
    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官逼民反的事情。
    当然,袁尚下达了命令,
    一旦他发现这些太守,县令,县长,私自征收赋税,就别怪他不讲情面了。
    他知道,这样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但有了震慑,这些官吏自然会收敛很多。
    除非,他能解决这些官吏的选拔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他暂时还不着急。
    等他的势力更大一些,朝局更稳一些的时候,他自然会弄出更加优秀的官吏选拔方式。
    至少比察举制要优秀很多的选拔方式。
    至于,幽州东边的辽东地带,
    目前政权的归属是公孙度,
    公孙度很识时务,在知道袁熙战败之后,
    尤其是知道袁熙的两万骑兵居然被袁尚的一万骑兵击败,
    涿县的防守,更是连一个时辰都没有撑到。
    所以,他根本就不敢生出其它的想法,
    要知道,他当初可并没有向袁熙投降,就是因为他知道袁熙奈何不了他,但是袁尚可以。
    当然,表面上的投降,袁尚不要。
    他要的是里子。
    公孙度很懂,所以他主动割让了一郡交给了袁尚,
    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公孙度只掌握着两郡之地,实力更弱了。
    以袁尚的了解,公孙度治下范围内,人口也就十几万左右,
    士兵最多两万不到,
    这点程度,也就比一个普通的郡守强一点而已。
    既然公孙度这么懂事,袁尚当然不会动手。
    如果他现在要对付公孙度,一没有很好的理由,二是会给其它想要投降的人带来一个坏印象,那就是投降没好处,所以别投降。
    袁尚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情,他可是想早点统一全国呢。
    在解决了幽州相关的事情之后,袁尚便带着手下大将打道回府了。
    还是冀州好。
    ...............
    袁尚攻占幽州的事情,
    第一个知晓的是袁谭,
    倒不是因为两地相隔的距离比较近,
    而是因为袁熙逃到了青州,
    在青州,他直接将袁尚攻占幽州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当他听到,袁尚以一万骑兵击败了袁熙的两万骑兵,
    他并没有感觉奇怪,
    因为他的一万骑兵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经过比较之后,
    他总算是了解了骑兵装备对骑兵的重大意义,
    当然,他听说,袁尚还有一种射的很远的弓,
    可惜,他一件这样的弓都没有搞到,这让他有些不开心。
    至于一个时辰拿下涿县,
    袁谭已经听傻了,
    虽然他也看不起袁熙的能力,
    但是守城本身并不需要太高的能力,
    不过当他知道袁熙只有一万步兵,其余都是壮丁的时候,
    他的心中好过了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时辰拿下涿县,并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守城的时候,袁熙连一个重要的守城大将都没有。
    这个时候,守城的战斗意志本身就是极为的薄弱。
    所以,袁尚只要攻的足够的猛,一个时辰拿下涿县也在情理之中。
    之前是袁熙比较担心战争的问题,
    现在则是他袁谭比较担心战争的问题,
    他潜意识觉得,
    袁尚绝对不会放过他,
    不过,短时间内,袁尚应该不会再次发动进攻了,
    毕竟这一来一回之间,需要消耗不少的粮食,
    他听说,冀州的赋税不高,
    只有他所在青州的四分之三,
    在这等赋税之下,凑出供军队二次出战的粮食可并不容易。
    ................
    袁谭的判断是正确的,
    袁尚的确没有打算继续进攻下去,
    从邺城到涿县,在加上涿县内的剿匪战争,
    已经消耗了整整两个月的粮食,
    这等消耗其实并不算少,
    这就意味着,今年之内,他最多还能再发起一场战争,
    不然的话,他便只能增加百姓的赋税,
    他不差钱,但他差粮。
    整个冀州和幽州的产粮并不算多,
    所以他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足够可以出征的粮食。
    想要解决持续战争问题,
    就必须要解决粮食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兵源问题,
    一场战争下来,袁尚一般都会让部下不要杀降,
    这样剩下来的人,可以继续繁衍,也可以用来作战。
    .................
    袁尚抵达冀州的时候,
    已经是203年的六月份了,
    在三国时期,没有远距离交通工具,
    光靠骑马真的会死人的,
    可他也没有办法,
    要修远距离交通工具,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修建铁路,
    蒸汽火车不难发明,
    但是修建铁路需要太多的工人和大量的铁,
    不管是大量的工人,还是大量的铁,
    现在都很缺少,
    要知道,当年秦始皇修建秦驰道的时候,
    即便动用全国力量,那也是各种劳民伤财,
    若非秦始皇搞各种大工程,
    秦朝也不可能这么快覆灭,
    袁尚可不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
    即便他将来统一全国之后,他做事情也会考虑量力而行的,
    毕竟当初秦始皇也统一了全国,不量力而为的后果,他可是了解的清清楚楚。
    现在,他需要大量的人,所以他不杀俘虏,所以他尽量保证普通人能够活下去。
    接下来,袁尚打算将医术传下去。
    对于三国时期的人而言,生病不是一件小事,
    这个时代的郎中实在是太少了,
    一方面是医术不够发达,另外一方面,医术所需要的知识太多,
    但是这个时代,能够读书的人少之又少,
    那些读书的人,目的是为了当官,不是为了做郎中,
    所以,袁尚打算成立医学院,
    先将医术传播下去,
    这样的话,郎中多了,百姓的性命便有了保证,
    以后的人口就可以多起来了,
    人口一多,很多工程才能够上马,
    人多力量大,还是以修铁路为例,人多的话,便不会干涉到其它的农业活动,多余出来的人便可以投入工业建设中,从而促进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