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
    袁尚再度回到了袁府,
    随行回来的,还有四万人军队,
    他将吕旷,马延两人留在了并州之地,
    由这两人负责清除并州的残余势力,
    并且还成立了一支军队,用来防守北方的匈奴部队,
    不过,好在他的骑兵军队基本都是满配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部队,一点都不会担心害怕,
    所以他虽然只派了五千骑兵,
    但已经足够了,
    毕竟,匈奴骑兵想要学到他这一套的骑兵装备,
    可是一点都不容易,
    因为,匈奴虽然不缺战马,但匈奴缺少足够的铁器,
    所以,只要能够限制住匈奴的铁器来源,
    便可以无惧匈奴的骑兵。
    ...........
    袁府之中,
    袁尚再度找到了吴云,
    春小麦再度收割,
    目前,他的常规小麦种子已经多达上千斤了,
    虽然说,
    上千斤的小麦种子,连一间房间都足够放下,
    给军中士兵吃了,
    一天不到,便能够全部吃完,
    但是,有了开始,才会有接下来的发展,
    要知道,限制袁尚军队不断向外征讨的核心原因便是,
    缺少足够的粮食,
    不然的话,他一定会在冬天解决掉袁谭,
    因为,袁谭进攻中山国的事情,
    让他的军队损失惨重,
    最重要的是,袁谭不择手段,
    他攻下城池之后,不会跟袁尚一样约束自己的部下,
    所以,一切被袁谭拿下的城池,人口都至少减掉三分之一,
    城内的资源更是接近匮乏,
    而且,因为袁尚征收赋税较少的缘故,
    所以,袁谭每次攻下一座城池,反而能够得到更多的粮食和钱财,
    可以说,袁尚做的这一切,反倒给了袁谭做了嫁妆,
    总之,面对这种情况,
    袁尚非常生气,
    所以,在回到冀州之后,
    袁尚便派遣于禁率领两万大军夺回中山国,
    将袁谭重新驱逐回青州,
    至于消灭袁谭,袁尚暂时还没有产生想法,
    毕竟袁谭不同于袁熙,高干,
    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所以,想要解决袁谭,
    袁尚就要做更多的准备,
    而现在,他只需要派于禁收回中山国就好,
    防止,袁谭打通青州到幽州的道路,
    让袁熙,袁谭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
    至于,于禁是否能够率领两万士兵将袁谭击退,
    袁尚还是很有自信的,
    毕竟,于禁的统兵能力的确很强,
    而且,他也在袁尚军营待了一年时间,早就已经得到了普通士兵的认可,
    在见识到了袁尚军队的强大之处之后,于禁便彻底放弃了回归曹营的想法,
    在这群武将的眼里,能够取得胜利,才是最为重要,
    跟着袁尚,胜利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于禁毫不犹豫的留了下来。
    ...............
    比起于禁带兵两万前往中山国救援,
    袁尚,还是更愿意待在袁府,
    在他看来,袁谭虽然选择了进攻中山国,
    但实际上,产生的威胁并不大,
    中山国虽然处在冀州最西面,
    连接着青州和幽州,
    但这一块地方,战略空间实在太小,
    想要通过一个小小的中山国,就想打通幽州和青州的联系,
    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袁谭攻下中山国的事情,
    就相当于拿下了一座普通的郡,不痛不痒,
    这也是,袁尚为什么只派于禁出征的原因,
    因为,这一场战争并不是他跟袁谭的生死之战,
    没有必要亲自出征,
    毕竟,这一年来的出征,早就让袁尚有些精疲力尽了,
    无论是黎阳之战,还是涿县之战,还是晋阳城一战,
    这来来回回,光来回路程,就要将近两千公里,
    要知道,这一路上都是骑马的,
    两千公里,屁股都要被马颠坏了,
    所以,对于袁尚而言,
    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战役,
    其它的,他一律交给别人去完成,
    总之,日夜奔袭对身体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他虽然年轻,但也不能这么折腾。
    ...............
    邺城城外,
    袁尚再度划下了一片试验田,
    相比于之前而言,
    现在的试验田面积很大,
    整整有上百亩地,
    相当于一个世家的所有田地,
    当然,这些田地,都是袁尚用一些土地换的,
    要知道,他要的可是最好的土地,
    因为只要最好的土地,
    才能产出更多的粮食,
    产出更多的粮食,才能产出更多的常规小麦种子,
    只有种子数量足够多的时候,
    他才能够向外推广,
    其实,他现在已经有了向外推广常规小麦种子的资本和能力,
    但是,种子毕竟只有上千斤,
    如果将这些种子推广出去的话,
    仅仅只是一个邺城,都满足不了,
    更何况,将这些种子送给百姓,
    将来种出来的粮食,能否保证收到足够数量的种子,
    他的心中还是充满疑虑的,
    毕竟,百姓们可不是给他留种子,
    可以说,依靠三国百姓的自我传播,
    虽然也可以实现常规小麦种子的普及,
    但是,需要的时间,将会明显拉长,
    以袁尚的估计,如果单纯让百姓自发传播常规小麦的种子,
    即便是让整个冀州的百姓都种上常规小麦种子,恐怕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五年,太久了,
    这还只是让冀州百姓都种上常规小麦种子,
    如果让全国百姓都种上常规小麦,常规水稻,
    即便是20年,恐怕也难以保证,
    这就是信息交流不畅所带来的影响,
    就算是信息交流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
    想要普及一样东西,也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很明显,袁尚根本就不想等,
    没有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大普及,
    他的很多计划,就如同空中楼阁一样,毫无实现的可能性,
    毕竟,一个连吃饱都做不到的国家,
    如何能够实现更伟大的想法?
    所以,这一次的试验田,
    依旧是重兵保护,
    而且,这次整整有上千人士兵,
    在袁尚看来,
    只要这一次的育种计划完成,
    接下来,他便可以向全国范围内普及了,
    毕竟,这一波育种之后,所带来的常规小麦种子就实在是太多了,
    就算他想要继续用试验田的方式,继续育种,
    恐怕需要的试验田,至少是一整个邺城的田地,
    他作为冀州牧的身份,自然有那个能力调用,
    可是,土地是百姓,世家的命根子,
    他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得罪百姓世家,从而招惹到一些很不必要的麻烦,
    万一影响到常规小麦的育种计划,那岂不是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