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曹操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他又不是傻子,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第二次,
    当初黎阳之战的时候,
    他的军队同样也是在跟袁尚的军队作斗争,
    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因为步兵本身不敌,
    而是军营被夺,骑兵大败,
    正是这种种因素,导致了黎阳之战的时候,
    曹操必须选择撤退,
    然而,那个时候,曹操没有在最快的时间下达撤退命令,
    以至于,最后被袁尚军队追杀的时候,
    惨不忍睹。
    好在,这一次,曹操没有那么执拗了,
    所以在看到前方作战的情况之后,
    以及听到身边谋士和武将的一致意见之后,
    曹操没有任何犹豫的情况下,
    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一次,撤退的命令下达的足够快,
    前线尚未出现明显的崩溃,
    所以,前方的武将,军候,百夫长都可以顺利的将军令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耳朵,
    然后,这些士兵便可以有序的撤退,
    再配合骑兵的辅助,
    撤退过程也就不会出现大崩溃的情况。
    ...............
    看着曹操军队撤退,
    袁尚直接下达了追杀的命令,
    可惜,有了断后的曹操骑兵,
    这一次的追杀,并没有取得上一次的效果,
    反正,袁尚对结果还是不算满意的,
    以他的判断,
    这一场作战下来,
    最多也就消灭了八千左右的曹操步兵,
    远远达不到上一次的战绩,
    袁尚也在心中感慨,
    曹操不愧是曹操,
    论作战能力,
    还是要比袁熙,高干,袁谭强多了,
    要是这三人率领的步兵迎接他的步兵的话,
    恐怕早就已经出现了崩溃现象,
    至于最后的撤退,更是错漏百出,
    但是,曹操不一样,
    在面对严重劣势的情况下,
    居然只损失了将近八千人的步兵,
    而他这一边,也损失了大概四千人的步兵,
    战损比,也不算低了。
    .................
    取得胜利之后,
    袁尚并没有将军队撤回邺城之中,
    他这一次的任务,
    是要将曹操军队赶出冀州,
    同时还要将黎阳城夺回来,
    毕竟,黎阳城失守,
    邺城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在战争胜利之前,
    袁尚便派遣于禁回去邺城调兵,
    大概在等上一天的时间,
    邺城的一万军队就会抵达战场,
    到时候,袁尚便会伙同这一万军队,再次杀向黎阳城。
    ..............
    一天后,
    邺城的一万军队总算是到达了前线,
    加上这一万士兵,
    袁尚共有士兵四万五千人,
    这些人浩浩荡荡的便杀向了黎阳城,
    说实话,
    曹操还有三万大军,
    如果硬要守护黎阳城的话,
    在不动用那些跨时代武器装备之前,
    袁尚是断然没有拿下黎阳城的把握,
    但是,曹操不可能死守黎阳城的,
    因为这里离曹操的大本营实在太远了,
    缺乏太多的东西,
    守住这里没有任何的战略意义,
    甚至连粮食都要从远方调运,
    毕竟,三万士兵需要的粮食,
    一个黎阳城根本供应不来,
    要知道,黎阳城总共人口也才五万左右,
    供应三万军队简直是痴人说梦,
    邺城十几万人口,供应四五万军队都很有压力,
    更何况是一座小小的黎阳城呢,
    所以,袁尚判断,曹操应该会留下一部分士兵在黎阳城,
    更多的士兵则选择返回兖州。
    .............
    两天后,
    袁尚的军队抵达了黎阳城外,
    果不其然,
    曹操的军队只留下了一万五千人守护黎阳,
    曹操本人以及手下的众人都直接选择了撤退,
    毕竟这一场仗,他们已经败了,
    曹操之所以不继续守护在黎阳城,
    并不仅仅只有袁尚想到的那些理由,
    更重要的是,
    曹操也害怕袁尚那些可怕的那些攻城装备,
    据说,连晋阳城和南皮城都无法抵抗那些强大的攻城装备,
    而一座小小的黎阳城,又要如何抵抗呢?
    所以,曹操的心中生出了恐惧,
    这才是曹操离开黎阳城的重要原因,
    他并不想亲自冒险,
    不过他留下了夏侯渊,让他负责守护黎阳城,
    如果黎阳城实在无法守住的话,便直接撤离吧。
    ..................
    面对夏侯渊守护的黎阳城,
    袁尚才懒得用那些强大的攻城器械呢,
    小小的黎阳城,
    城池高度比邺城,晋阳城,南皮城都要矮不少,
    在这种高度之下,
    普通的云梯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毕竟,城墙高度越低,攻城一方的劣势也就越小,
    这也是为什么重要的城池,城墙都很高大的原因。
    很明显,
    以黎阳城城墙的高度,
    配合袁尚的士兵强度,
    根本不需要三倍士兵就足以拿下,
    这也是袁尚为何不在普通攻城战中动用那些特制云梯,井栏的原因,
    因为,普通的城池,守城方虽然也有优势,
    但没有那么大。
    .............
    不过,这种程度的攻城战,
    袁尚并没有打算参加,
    他直接将战争指挥权交给了苏由,
    而他本人则直接回到了邺城,
    相比于拿下黎阳城,
    他还是更在乎常规小麦的培育,
    毕竟,接下来,决定他征伐速度的就是粮食问题了,
    其实,他的征伐速度不应该这么慢的,
    只不过,由于赋税不高,
    再加上训练所需要的粮食,
    导致,能够发动的战争并不算多,
    好在,他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战争总是能够以胜利告终,
    这让他省却了不少事情,
    但凡有一场战争失败,
    或者作战的时间太长的话,
    恐怕他根本消耗不起,
    但是,这只是近距离的战争,
    而且对方的实力也不够强大,
    很容易就能取得胜利,
    所以对粮食的需求并不算高,
    但现在不同,
    他现在的对手可是曹操,
    说实话,真的不好对付。
    在这种情况下,
    袁尚需要粮食,需要大量的粮食,
    回到袁府的袁尚很快就找来了吴云,
    因为上一次种植的常规小麦已经有了产出,
    从上千斤的种子,到现在上万斤的种子,
    第一次出现了邺城土地不够用的情况下,
    到了这种程度,
    袁尚不打算继续试验下去了,
    他要开始推广了,
    因为,能够将常规小麦普及下去的,一定是老百姓,
    但老百姓的接收信是很慢的,
    等他们彻底反应过来,恐怕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所以,这就需要官府的政策引导,
    只有良好的政策配合,才能加快常规小麦的普及,
    只有常规小麦得到普及,袁尚才不会缺少粮食,接下来的作战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