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战争,
    并不是攻城战,也不是防守战,
    而是野战,
    袁尚也想不通,
    他们为何会选择跟他野战,
    按理来说,在城内防守,
    或许他们存活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
    虽然也就长个一两年,
    但那毕竟还是有一两年呢,
    不过,他估计,
    这些人之所以跟他野战,
    应该是怕了他的大炮,
    要知道,就连长安城都抵挡不住袁尚的大炮,
    他们所在的郡城又如何挡的住,
    既然如此,
    他们还不如拼一把,也许还有胜利的机会。
    总之,摆在他们的面前有两条路,
    一是等死,袁尚会逐渐吞并他们,
    二是拼一把,要么赢,要么死的更快,
    曹操选择了赌一把,
    因为凭借他现在的势力,
    不依靠其它势力协助的话,
    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战胜袁尚军队的机会。
    ............
    四月底,
    两波军队都到了西平,
    这里是一块巨大的平坦地,
    最适合战场对战,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
    两边都不可能设立伏兵,
    可以说,完全就是看双方的硬实力,
    这一次,
    曹操可以说,掏空了家底,
    原本只能给军候装备的武器,盔甲,
    现在给了百夫长,
    可以说,在这短短半年时间内,
    曹操也升级了一波装备,
    只不过这升级装备的背后,
    是一大群倒霉的普通百姓,
    毕竟,作为一个屠城的奸雄来说,
    为了胜利,牺牲一些老百姓又如何,
    曹操明白,
    若这一仗无法取胜的话,
    那么,等待他们的便是消亡。
    ...........
    五月份,
    双方军队开始对峙起来,
    看着对面的二十万军队,
    袁尚不禁发出了笑声,
    他还以为,
    对方至少能出动二十五万的军队,
    因为,他觉得,以他军队的装备,训练度,
    即便和两倍于自己军队的对手作战,
    胜算也还是有的,
    当然,袁尚心中是欢喜的,
    但是,曹操心中却是极为忐忑的,
    他本以为,调出整整二十万军队,
    便有了打败袁尚军队的可能,
    要知道,当年官渡之战的时候,
    袁绍的总兵力也才不过八万,
    即便如此,曹操也慌得不行,
    因为,当时的曹操只能拿出三万的军队,
    若不是烧毁乌巢的粮草,
    官渡之战胜利的也不会是曹操。
    不过,曹操很快便打消了念头,
    虽然,联军只有二十万,
    但是这二十万,都是得到正常训练的士兵,
    没有壮丁,没有杂兵,
    是实打实的二十万士兵。
    因此,在曹操没有太多信心的同时,
    刘表和孙权,反倒充满了信心,
    毕竟他们的人数还是占据优势的。
    ..........
    双方很快便确定了决战的时间,
    袁尚不打算耍心机了,
    在他看来,
    二十万军队,还不值得他动脑子,
    横推就完事了。
    .........
    五月底,
    到了双方约定的时间了,
    首先,是一波骑兵试探,
    袁尚发明出来的硬弓和连弩,
    现在都已经被对方学去了,
    硬弓已经无法改造,
    因为再改造,普通士兵就无法拉动了,
    但是连弩却可以继续改造,
    因为袁尚之前使用的连弩就是以诸葛连弩为原型的第一版连弩,
    这种连弩储存的箭支有限,发射的威力也明显小于普通的弓箭,
    所以,袁尚改进了连弩,
    如今连弩的威力已经不逊色于这个时代的普通长弓了,
    所有,当两方骑兵试探的时候,
    袁尚马弓手用连弩射出去的弓箭,威力要强于对手,
    以至于双方骑兵还没有碰面之时,
    盟军的骑兵就开始应声倒地。
    至于骑兵装备,不管是袁尚军也好,还是盟军,
    大家都装备了相同的骑兵装备,
    颇有一种后代骑兵作战的情况。
    .......
    在骑兵完成试探之后,
    双方的步兵也开始进入了战场,
    在距离上百米的时候,
    双方手持硬弓,射出了第一波箭支,
    袁尚军队的装备虽然明显好过盟军的装备,
    但是,在硬弓面前都是毫无用处的,
    因为硬弓射出去的弓箭威力实在太大,
    即便是将军身上的盔甲,
    也无法挡住硬弓射出去的弓箭,
    所以,在这一轮对射中,双方都损失了不少士兵,
    好在硬弓的发射,需要很大的力气,
    所以,硬弓对射只是这场战争的点心而已,
    它无法决定战争的胜利,
    也无法决定战争的走向。
    ........
    很快,双方步兵就已经撞在了一起,
    此时,双方的弓箭手不再使用硬弓,
    而是使用连弩,
    短距离下,连弩具有优先性,
    不过,袁尚军队的连弩是升级版,
    威力更大,储存箭支更多,
    所以,在连弩对射过程中,
    盟军处于劣势状态。
    不过,弓箭手的射击终究是有限的,
    双方的比拼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原始的对战之中,
    这也是为啥袁尚要用精良装备的原因,
    因为精良装备在对战的时候,带来的优势很大,
    当然,这种对战不仅仅取决于精良的装备,
    还要有充分的训练,
    因为,只有在充分的训练之下,
    士兵在战场上,才能够发挥完整的实力,
    而这也是袁尚军队远强于盟军的重要原因,
    因为袁尚军队的训练强度远远超过盟军军队,
    要知道,自从常规小麦普及之后,
    袁尚的军队就再也不缺少粮食了,
    在不缺少粮食的情况下,
    袁尚自然不会懈怠将士们的训练,
    所以,他一直坚持着三天一训练,
    这放在古代任何一个时期,
    都算是顶配级别的训练了,
    即便到了封建王朝后期,
    粮食产量已经大大增加,
    但也无法达到三天一训的程度,
    当然,袁尚对于军队的训练还是不能跟现代军队相提并论,
    无论是强度还是专业度,都相差太多,
    但他的对手,都是一些三国的士兵,实力更差。
    ........
    这场战争从早上打到了晚上,
    依靠着训练度和精良装备带来的优势,
    袁尚军队似乎杀的人更多,
    所以,第一天的战争结束之后,
    盟军心头都有些不安,
    尤其是曹操,
    要知道,这二十万军队中,有九万军队是他的人,
    所以,这场战争若以失败告终,毫无疑问,他的损失是最大的。
    不过,他能怎么办,
    袁尚现在的矛头就对着他,
    就算他不组建盟军,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
    第二天一早,
    战争又再次拉开,
    这一次,双方的骑兵不再互相试探,
    而是选择进攻对方的步兵大阵,
    毕竟,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限制步兵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