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我成了满清死敌

第218章 谨慎听话的杨国忠,江南战局新变化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218章 谨慎听话的杨国忠,江南战局新变化
    现如今,满人渐渐享受到了作为华夏大地统治者的福利,越来越少人愿意拼命。
    加上杭州城下满人死伤惨重,多铎麾下的满人士卒越来越厌恶这场杭州攻防战。
    与之相对,杭州明军的情况就好了不少。
    不但有源源不断的浙东物资从水门运入杭州城,萧山行营的新兵也会分批到杭州城头换防。
    杭州城头,杨国忠手握千里镜,杭州城外清军的调动悉数落入他的眼中。
    前天李毅的命令传入杭州城,杨国忠连夜派遣斥候出城查探军情。
    斥候回来禀报说,清军北营防守严密,东西两营相对松弛。
    杨国忠是个很谨慎的人,不仅仅表现在战场。
    李毅给他的命令是守住杭州城,接下来无论城外的清军表现得有多么孱弱,退兵时队列有多么混乱,他都不会轻易冒险出击。
    杨国忠为将的秘诀就是坚定的执行李毅的命令,从不自作主张,凡是李毅交代的任务一定不折不扣地完成。
    所以,纵使陈靖玄先一步升任副总兵,这两年杨国忠隐隐已有超越之势。
    这一点,从李毅给他配备的下属就能看出来。
    传令兵每天都来通报军情,韩必先和贺渊合兵取下于潜县城后,战事异常激烈。
    朱大典率五千金华兵马亲自进驻于潜县城,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亲自统筹于潜县城的防御。
    杨国忠在千里镜中看的很清楚,清军正在调集铁炮西上,沿途有骑兵护送,这是第二批人马。
    眼前的机会很好,杨国忠在忍耐,因为李毅还没给他出击的命令。
    李毅麾下最精锐的兵马在哪?
    不是韩必先的步卒,也不是李毅的督抚营,而是在杭州城内闲置了两个月的宁绍骑兵。
    这五千骑兵名为宁绍骑兵,但主体却不是宁绍军镇出身的将士,而是跟随李毅南下的破虏营将士。
    这是一支能与清军正面厮杀的骑兵!
    李毅之所以把他们放在杭州城。
    一是因为杭州城至关重要,二是因为浙江除了杭州城下,再没有适合骑兵作战的战场。
    徽州府的战事刚刚结束,江南的战局又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韩必先包围于潜县城的第二天,贺渊率诸暨的援军赶了过来,一同随行的还有十五门铁炮。
    这些铁炮没有多铎放在杭州城外的铁炮口径大,但于潜县城也没有杭州城那么坚固,并且城内只有三千清军。
    萧山行营的浙江将士近乎倾巢出动,其中八成是韩必先从松江府、苏州府带回来的壮丁。
    眼下让他们上阵杀敌勉为其难,但抬起铁炮来却是浑身是劲。
    十五门铁炮架在于潜县城北门的山地上,经过一番调试后,铁弹像冰雹一样砸向城头。
    镇守于潜县城的三千清军,有两千人是原山东总兵刘泽清的下属。
    针对这一点,李毅请鲁王小朝廷的内阁首辅张之维到于潜县城下劝降守军。
    八年前,山东闹大饥荒,张之维当时任运河漕运总督,从苏州调集无数粮食往山东赈灾,活人无数。
    山东济南各地都还有张之维的活祠,张之维对山东人有大恩。
    山东人重感情、讲义气。
    刘泽清被多铎斩杀后,这些人多半心里有些不平衡。
    再加上满人把明军降卒当做奴才看,动辄打骂,战事不利时甚至毫不留情的斩杀。
    这些人本就憋了一肚子怨气,又见李毅麾下明军兵强马壮,且有火炮支援。
    他们只被张之维劝说一次,就开门投降了。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李毅一开始就没把明军降卒当做重点攻击对象,而是一直在想办法把这些人争取过来。
    当初清军势如破竹时,他派人劝降纵使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用。
    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清军锐气已失,明军降卒人心思动。
    如张天禄的亲信杨守壮,只要口子一开,后续会有更多明军降卒重回大明怀抱。
    当原本投降清军的明军降卒再次投入大明的怀抱时,满人对明军降卒会越来越不信任。
    这道裂缝开了,清军一鼓作气夺取天下的势头就被破坏了。
    满清虽然窃据中原之地,但终究只有十来万满人,就算他们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多少钉子。
    于潜县城收复的第二天,朱大典率领五千兵马赶到。
    至此,于潜一线的明军数量达到两万人。
    韩必先无需守御于潜城,便按照李毅的安排率军来到昌化前往于潜的必经之地。
    他将在那里设下埋伏,静等张存厚所部败兵到来。
    于潜县这边几部人马汇聚。
    李毅为了不出乱子,很快就率领督抚营前往于潜城统筹战事,做出围困张存厚所部的态势。
    昌化地界八成是山地,之前李毅放弃昌化县城时便疏散了当地百姓,并带走了大部分粮食。
    李毅能用来攻打昌化县城的兵马不到四万。
    这个数量虽然接近张存厚所部的两倍,但严谨来讲,优势并不明显。
    多铎十几万大军花了三个多月都没办法攻下杭州城,刘良佐两万兵马围困江阴近三个月弄了个损兵折将,这就是守城一方的优势。
    李毅不想强攻昌化县城,因为这样代价太大。
    这般一来,李毅就只能等张存厚所部粮草耗尽,自行突围时择机剿杀了。
    只要张存厚所部弃城而走,李毅有信心一举将他们剿灭。
    现在明军唯一的破绽就在于潜县。
    为何会这样?
    因为多铎不会放任张存厚所部被灭,一定会调集大批兵马打通于潜通往昌化的道路,以求救出张存厚。
    捕猎者必须要有耐心,对自己狠才能对别人狠。
    杭州城李毅没有选择亲自坐镇,因为李毅那时要同时看好内外两个战场。
    如今内部战场不用李毅太操心,加上于潜县城也极为重要,李毅便决定亲自坐镇于潜城。
    这一次,李毅麾下兵马算是真正倾巢出动了。
    李毅到达于潜城时,多铎调派的援兵还没到来。
    明军刚获胜利没多久,加上缺少外部压力,于潜城的气氛显得颇为欢快。
    张之维、朱大典两位鲁王小朝廷的阁老听说李毅到来,亲自到城门口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