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我成了满清死敌

第415章 陈子龙为难,父子之间的对话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415章 陈子龙为难,父子之间的对话
    柳随风的心态却是与陈子龙不同:“户部两税营收这两个月翻了一倍,徐税使果然干练!”
    这话听起来有给徐明义辩护的意思。
    “但这样折腾下去江南怕是会人心惶惶!”陈子龙心中很不乐,他虽然支持朝廷改两税,并不表示依附他的门生故吏都支持。
    徐明义出手狠辣,按照朝廷最新的规定,走私生丝和贩卖私盐都是死罪,这样一来杀人也太多了。
    南直隶各府县八成是东林党一脉,陈子龙向来用官谨慎,那些人虽与他有关系,但都熟悉经世致用之学,不是好高浮夸之辈。
    徐明义弹劾这么多人,让陈子龙自然联想到去年他在江南闲置的江南总督府幕僚,但那个时候他也是身不由己。
    那时,李毅催促军粮紧急,他用熟不用生,徐明义的下属对他并不服气。
    徐明义和范永斗的公文都是从户部直接转到吏部,孙绩既不压制,也不提出意见,基本只是做个转手掌柜。
    柳随风慢腾腾地说道:“处置丝盗由刑部审核,不过徐税使确实弹劾的人过多了!”
    陈子龙拆开公文仔细看过,徐明义把几个县令和湖州、松江知府如何放纵丝盗写的清清楚楚,他真正的用意只怕是要撤几个官以显示监税使的威严。
    陈子龙沉吟半晌,做出决定道:“把湖州的那两个县令撤去吧!”
    柳随风点点头:“陈尚书如此处置比较妥当!”
    他最明白李毅的心思,李毅想打压东林党,但又不想一棍子把东林党打死。
    有时候,掌握了上位者的想法,相当于在朝政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炎热的秋季,一个小正太乘坐马车从苏州返回南京。
    苏州离南京很近,但他已有半年没有见到父母双亲,不是他不想回去,而是他的父亲不允许他回去。
    近十天来,民间有传闻,楚王大世子在苏州书院就读,他无法再隐藏身份,不得不返回南京,往后只怕他再也无法来书院就读。
    李麒性子寡淡,在书院中朋友不多,但到底还是有两三个好友,回到南京后如笼中小鸟。
    马车走入南京城,七绕八绕来到楚王府前。
    陈敬在门口等候,李麒亲眼看着仆从把马车后面的书籍搬回书房,先往东院母亲的住处拜见,再到西院见过两位姨娘。
    林汐早已望穿秋水,一见到李麒立刻把他拉到身边,伸手抚着他的脑袋,感觉这半年时间儿子又长高了一个头。
    林汐看着略显消瘦的李麒,眼中全是宠溺的目光:“书院辛苦吗?”
    她这辈子嫁了一个好丈夫,生了一个好儿子,好像也没什么遗憾了。
    李麒摇头笑道:“书院比南京城有趣!”
    “书院要是在南京就好了,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要把书院放在苏州!”林汐小声埋怨,突然想起一件事:“你见过你父王了吗?”
    李麒摇头道:“还没有!”
    林汐拉扯了一把李麒的衣角,往外推他:“去,先见了你父王,再来找为娘!”
    李麒整理衣服往外走去,他从小与父亲聚少离多,所以与母亲的关系更加亲密。
    李毅对外人和善,但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一直很严厉。
    从东院一直往西走,拐过四座长廊,再穿过一个院落,走过一个红漆大门,那里是李毅处理政务的地方。
    今天没有客人。
    门口侍卫见到李麒后恭敬行礼,李麒微微点头,然后直接走进去。
    林宪正好出来,行礼道:“大世子回来了,殿下正在等着你。”
    李麒还礼,但没有说话。
    李毅的书房门虚掩,李麒推门而入:“父王!”
    他的声音中有抑制不住的兴奋。
    李毅从书桌后面走出来,儿子精神焕发,个头比之前也高了不少。
    李毅很欣喜,因为他这个儿子除了沉默寡言,实在是再没有什么地方会让他不满意,他虽然不是经常表达出来,但偶尔的神情举止还是会显露出他的心思。
    “回来了!”
    “才到!”
    父与子之间的谈话总是这么简短,然后再难持续下去。
    李毅转动念头说道:“方以智给为父写过信,你在书院表现很好!”
    恐怕现在只有儿子才能让李毅绞尽脑汁找话题。
    李麒说了一句玩笑话:“可惜去了书院不能回来,回来后再也不能去了!”
    这话中隐约有惆怅之意。
    “你是我的儿子!”帝王将相的儿子享受了荣华富贵,也有被限制的自由,李毅略作沉思又道:“你留在我身边,也许比你在书院中学到的更多!”
    他的儿子迟早要接触那些尔虞我诈的世界,李毅不会也不可能把儿子一直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他正当壮年,但他也有老的时候。
    “是!”李麒面露喜色,能一直留在父亲身边的诱惑很快冲淡了不能返回书院产生的忧愁,他鼓起勇气问出心中的疑虑:“父王,您是因为外面的那些说法才不让孩儿留在书院的吗?”
    李毅有些疑惑:“外面的说法?”
    李麒认真解释道:“外面都说父王加税过重,不体恤民力又手段狠辣!”
    他憋了几个月的话,此刻都吐露出来了。
    书院中气氛宽松,常常有人议论朝廷,李麒从不与人争辩,但心中难免有不平。
    李毅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书院中常有人这么说吗?”
    “有人说过,也有人辩护。”
    “黄宗羲和方以智说过吗?”
    李麒想了想,摇了摇头。
    李毅脸部的肌肉重新放松:“那你怎么看?”
    李麒发了会呆,回道:“孩儿没有见过传闻中的父王。”
    李麒的回答让李毅很欣慰,父子间的谈话一直持续到天黑。
    林汐听说这个消息后格外开心。
    晚饭的时候,李麒见到了挺着大肚子的高慧君,再过一个月,他会多上一个弟弟或者妹妹。
    楚王府的人丁不算兴旺,林汐和陈圆圆像是商量好了,自生了个儿子肚子就没了动静,李毅很希望高慧君能给他生个女儿。
    书院中有人谈论朝政,这本是东林党士子的遗风,李毅能下定决心推行两税,但却不想以此封人之口。
    常言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明的江山不是被东林党说败的,他的作为也不怕那些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