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我在古代可以买到现代物资

第54章 募捐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平安县这边,徐平见难民越来越多,也是非常发愁,皱着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周县丞和孙师爷也是如此,三人商量了许久也没商量出个对策来。
    鬼使神差地,他们又把刘明请了过来。
    “刘贤侄,让你预测中了,别的地方难民听说这边吃的粥没沙子,都过来了。现在安排不下了快,照这么下去,钱粮也快不够用了。”
    徐平苦笑着说,他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想要为百姓做点事情这么难!
    “刘贤侄,你脑子灵活,有没有什么办法?”
    三个人齐齐望向刘明。
    “城中不是还有那么多大户吗?可不可以让他们捐粮?”
    刘明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唉,我都联系过了,他们只肯出十担二十担,要么才五两、十两银子,杯水车薪。”
    周县丞深深叹了一口气,这两天他跑了很多家,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身心俱疲。
    “这么少吗?”
    刘明难以置信地说道,记得前世哪里要是发生自然灾害,那些有钱人都是踊跃捐钱的,尤其是那些明星,非常高调,想不知道都不行。
    对了!利益!单纯地付出,怎么可能会愿意做,要么有利益,要么有名声!
    刘明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嘴角也微微露出了笑容。
    “我想,可能找他们谈的方式不对,他们捐了钱粮,我们也要给些好处才是!”
    “给他们好处?”
    周县丞表示不明白,县衙都这么困难了,还能给他们什么好处。
    “对!就是给他们好处,我们缺钱,但是可以给他们名声!捐了钱的人家,我们做个芳名榜碑文,记录这次事件,和各家捐钱粮的数量,就把这个碑文立在县衙门口,供平安县的老百姓瞻仰。”
    “还有,号召乡绅捐款修城墙、修路,同样做碑文纪事立在城门口、各个路口。不过得分开,一件一件地来才行!”
    韭菜得一波一波地割,才能效益最大化。
    “这样子能行吗?”
    三人不太相信这样子那些大户,就愿意把钱白白拿出来。毕竟都是在官场上混的,不知道这些商人的心态,也很正常!
    “行不行试试不就知道了?我帮你们去说服冯家,其他人你们只要透露点消息出去,他们自然就会来找你们的。”
    刘明笑着说道,信心满满。
    “行!反正也没办法了,就按刘贤侄说的去做!”
    徐平最终拍板,刘明和周县丞、孙师爷兵分两路,刘明去说服冯家,周县丞、孙师爷以感谢的名义宴请那些捐粮的大户们。
    这个时候,冯胜应该是在书院读书,刘明骑着马一溜小跑来到了书院。
    经过这几天的练习,他终于能让马儿跑起来了,虽然跑得不快。
    不过,到了书院,还没来得及找冯胜,就被赵夫子逮到他的书房去了。
    “刘明,听闻你现在生意做得不小,赚了不少钱财,又是修路又是收留难民,扩建工坊的,好的很呐。”
    赵夫子坐在书桌后面,轻抚着他的山羊胡,语气有些严厉地说道。
    【夫子这是什么情况?生气了?是了,可能是因为最近学堂来得少了。】
    之前说家里揭不开锅,没有房子,不能来上学,现在啥都有了还不来,赵夫子能开心就有鬼了。
    特别是在上次两个书院比试之后,赵夫子对刘明寄予了厚望。
    见他天天忙于商贾之事,自然是心中不快。
    “夫子,那些难民吃不饱穿不暖,太可怜了,我想着能帮一些是一些。”
    猜到了原因的刘明陪着笑脸说道,故意避重就轻。
    “再怎么样,也不能把学业荒废了,只有科举一道才是正途!不要把心思放在商贾之事上,那只是微末之道。”
    赵夫子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可惜他面对的是一个来自21世纪的灵魂,说了也是白说。
    刘明知道,不说服赵夫子,以后没有那么容易逃课。
    “夫子,我们考科举是为了什么?为了功名利禄还是为了将来造福一方?”
    “自然是造福一方,为了功名利禄,那你趁早回家!”
    赵夫子不客气地说道,在他看来,刘明经商的行为就是逐利。
    “你看,我现在做的事情,这么多难民受益,别的地方难民时常冻死、饿死,我收留的难民能吃饱不挨冻,这不也是造福一方吗?难道造福一方必须要等考到功名之后吗?”
    “那……那自然不是。”
    赵夫子被刘明一番话,说得非常纠结,不知道怎么回答。反对吧,刘明说的有些道理,赞同吧,他又感觉刘明说的是歪理。
    “当然,考取功名将来能为百姓做更多事情,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乡一城,等这些事情过后,我就好好准备明年的府试,一定考上秀才回来!”
    刘明给了赵夫子一个台阶下,又保证一定不会荒废课业,他今天可不是回书院和赵夫子抬杠的。
    “嗯,你心中有数就好!该干嘛干嘛去吧。”
    赵夫子又摆出为人师的架子来,让刘明赶紧滚蛋,然后自己在书房里望着那幅《腊雪寒梅图》发呆。
    看来刘明的话对他还是有些触动的。
    刘明从赵夫子那里出来,找到冯胜,把他拉到角落里,直接了当地问道:“你想不想赚更多的钱?”
    “想啊!”听到赚钱,冯胜两眼都闪烁着光芒!
    又是一个被科举耽误了的商业天才。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得把平安县到常山府城的路修一修,把蜂窝煤送到常山府城去卖,你想想,那样我们能卖多少出去?”
    “可是修路不是官府的事情吗?我们花那么多钱,为其他人做嫁衣……”
    冯胜一眼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我听说县令大人准备号召大家捐款赈灾、修路,然后做碑纪事立在县衙、城墙、各个路口,你想想,如果你单独承包了到常山府的修路工程,到时候碑文上刻着你的名字,你捐款的事迹,还有你经营的蜂窝煤。”
    “只要经过这条路的人,都知道了你的蜂窝煤,你想想,每天多少人从这条路过?”
    听着刘明的分析,冯胜眼神逐渐发亮,呼吸逐渐变重。
    他看出了其中的好处。
    “可是,县令能把这个修路的机会给我吗?”
    冯胜还是担心。
    “我跟你说,县令现在募捐,大家都不太愿意给钱,你们冯家要是带头多捐些钱粮,徐大人肯定会很满意,到时候再趁机提出来这个修路的事情,那不是水到渠成吗?听说今天晚上周县丞和孙师爷要宴请那些捐钱粮的大户,这是最好的机会!”
    冯胜来不及多说什么,一阵风似的,跑出了书院。
    望着冯胜跑出去的身影,刘明知道,平安县的狗大户,晚上得大出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