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我在古代可以买到现代物资

第58章 难民请命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学生记得,但出事的蜂窝煤并非是大石村生产的。”
    刘明心说,这不是已经结案的案子吗?怎么又提起来了?
    “你怎么证明这些蜂窝煤不是你们大石村生产的?整个常山府,只有你们生产蜂窝煤,谁知道是不是你们生产的劣质产品,委托给别人卖的?”
    张进宝拿出之前就准备好的说辞,想硬栽给刘明。
    但是他没看到,坐在一旁的武定王爷,眉头已经皱起来了。
    “大人,我们大石村生产和销售出去的蜂窝煤,都是有记录的。”
    “你这些有问题的蜂窝煤,自然不会有记录。”
    张进宝认为自己已经抓住流民的漏洞,不禁有些沾沾自喜。
    “张通判!这就是你的疑点?!”
    杨盛看不下去了,大康怎么会有这样的通判,还专门负责刑律。
    刘明这才注意到,旁边坐着一个人,今天的公堂似乎有些不同。
    “你……你是……杨……杨……”
    他惊讶得说话都有些不太利索。
    “刘明!还不赶紧见过钦差武定王爷!”
    徐平赶紧在一边提醒道,心想这个刘明搞什么,这个时候犯浑,杨什么,王爷的名字也是他一个童生能随便叫的?
    “学生见过王爷!”
    咚!咚!咚!
    杨盛还没说话,县衙外的鸣冤鼓响了起来,同时县衙外传来了一阵阵的叫喊声。
    “放了刘相公!他是冤枉的!放了刘相公!他是冤枉的!……”
    “刘明,你先免礼!来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情况!”
    “回禀王爷,外面是一批难民,聚众请命,要求放了刘明!”
    出去了解情况的太监,回来禀报。
    “带两个进来,本王亲自问问什么情况!”
    那个太监立马出去,带了两个人进来,一个是牛根村长,另外一个也是牛角山下的村长,大叶县那边的。
    “草民见过王爷。”
    “不必多礼,两位老人家,不知有何冤屈,今日本王替你们做主。”
    “王爷,不是我们有冤屈,是我们的恩公刘明有冤屈。县衙无故羁押了我们的恩公刘明,我们这些难民可还指望他救助呢,没有他,我们就无家可归了啊!”
    两人也不多说别的,就说你们把刘明抓起来,就是置我们这些难民于不顾!
    杨盛饶有兴趣地看了一眼刘明,这两个老人,看似在替难民们着想,其实是在暗暗威胁县衙:要抓刘明可以,你得把我们安排好了。
    要不是有人指点,恐怕这两老头说不出这么有水平的话。
    “张通判,你看到了,如果今天不给个交代,这些难民恐怕不会罢休。”
    “王……王爷,这刘明枉顾人命,销售致死的石炭,他……”
    又是这一套说辞。
    “行了,那个案子的卷宗本王正好看过,我怎么没看出问题?说!你如此栽赃刘明,有何目的!”
    杨盛感觉他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下官……下官……”
    张进宝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屡试屡爽的套路,怎么就不管用了。
    “哼!来人!带下去,好好拷问!”
    这下府衙来的两个人,双双去县牢里作伴。
    “今天开始,本王暂代知府一职,到朝廷有新的任命为止!徐平,你把平安县,以工代赈和募捐事宜写个章程出来,分发各县照做!”
    杨盛自己代了知府的职责,让各县照平安县的方法去赈灾。
    “好了,各位县令,本王希望你们赈灾能尽心尽力,减少百姓伤亡。本王替百姓们感谢你们做的贡献,但若是让我发现胆敢贪污赈灾的物资的,别怪本王不客气!”
    一番话下来,恩威并重,让这群县令们不敢说一个不字。
    刘明在一旁看了,不禁感慨:这才是主角应该有的样子!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
    “刘兄,看来你在平安县的名声不错啊,这么多人为你请命。”
    人都退去之后,杨盛似笑非笑地看着刘明说道。
    “先前不知王爷身份,多有失礼,还请王爷恕罪。学生也没做什么,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刘明请罪道。
    “无妨,不知者无罪!一会儿陪我四处走走,我觉得平安县的赈灾方式可以推广,你给我介绍介绍。”
    “学生遵命!”
    刘明跟家里报了平安之后,就和换了便装的杨盛出去,宋青峰这个保镖当然还是紧跟着自家王爷。
    “乾德六年冬,天降大雪,遇阳化为洪泽,平安县百姓流离失所,众乡绅纷纷解囊相助县衙救助百姓,冯华捐白银两千两,粮……”
    这是县衙旁边立着的一块碑,杨盛抬头读着上面的字,笑着开口:“刘兄,你这个法子有点损,恐怕那些乡绅会恨你入骨。”
    “回王爷……”
    “微服出门不要叫我王爷,还是和之前一样叫我杨兄吧,不要暴露我的身份了。”
    “是!王爷!”
    杨盛:……
    “对这些乡绅来说,其实未必都是坏事,名声正是他们想要的,等以后他们说不定还会主动来找县衙捐款。”
    刘明笑着说道。
    等冯胜那块修路的碑立出来,恐怕很多人都想出钱干点什么。
    “走,我们出城去看看。”
    三人很快来到城外,城墙上上下下,都是施工的难民。
    其实平安县的城墙并没有年久失修,还算可以,但是这次为了安置难民,强行搞基建,把城墙又拓宽了不少!
    同样,城墙上也有这个碑文,记录着捐赠的情况。
    “咦?这是什么材料?为何之前没有见过?”
    杨盛指着难民们正在搅拌的水泥问道。
    “杨兄,这是我们大石村生产的水泥,用来代替糯米沙浆的,比糯米沙浆更牢固。也可以用来修路!”
    糯米沙浆可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更不要说在这种荒年。
    有些地方的水泥已经干了,杨盛亲手感受了一下:“嗯,确实坚固!”
    “水泥修的路,效果怎么样?”
    “我们大石村到平安县城的水泥路,已经修的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
    几人骑马朝大石村方向走去。
    这条路因为动工早,后面又多了这么多难民,很快就修好了。
    “杨兄,你看,这就是水泥路!”
    杨盛抬头看去,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条路,一路望去非常平整,偶尔有牛车马车经过,一点都不颠簸!
    “刘明,听说这些都是你发明的?这是修路神器啊!”
    杨盛感叹。
    “走,去你们大石村的工坊看看,我很好奇你们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