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可耻,浪费可耻啊,为了不浪费,这么多人才要怎么才能利用起来呢?”
    想到好多来缠磨自己的商人们,个个都想他早点开琉璃分院,更想开新高。
    天地良心,他也想开好吧。
    可这个地方残破的要啥啥没有,他拿荒地来开铺面么?
    对于那帮投奔他的商人们,他是真的不理解他们的脑回路。
    跟他们说了这儿还没有条件开新市,这些人怎么说?
    “小院长,从你手里翻出去的东西,哪样不畅销。
    就凭你小院长的名号,只要在这福安城开起新市,必定无数人争相涌来。”
    真的是醉了,怎么解释都不听,就说他是点荒成金的人物。
    “这些商人这么想我开新市,那我是不是就可以利用他们,先让他们排演,再去各地当一回戏串子呢?”
    要人人没有,要钱钱没得,这会儿的他,能想到的就是利用这帮人赚钱的心理。
    一大波商人,还有之前学院的那第一拨学子,他曾经的同学们。
    好多也来到了福安城,这些人想来投奔他,再争一个前程。
    当然,他们的身后还有各自的家族,更是在全国各地做着各种吃食,或者是旁的营生。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的人脉居然遍布全国了么。
    想到这些,陈安对于把福安县管好发展好也有了信心。
    路要一步步的走,饭也要一口口的吃,所以,先把当务之急的事情弄好。
    养殖,这边气候宜人,也有不少岛屿。
    所以发酵饲料养殖也可以推广开来,这种事情当然就得交给自己的人去办。
    还有鸡,鸭鹅兔子这些都要大规模的养起来。
    但为了防止一个地方养的量过多,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养殖户。
    所以他让商人去推广养殖的时候,就有跟他们签订合约。
    “你们去找村里人养殖,我负责帮忙代销。不管是鸡鸭鹅还是猪,只要养出来,我都负责代理销售。”
    陈安主动做代理,这让本来看不上搞养殖的商户们,瞬间就笑眯了眼。
    众所周知,陈安代理了很多的产品,但凡由他代理的东西,销量都很不错。
    且,随着他名声的崛起,如今那些代理产品,更是声名远播。
    他们来这儿图的是个啥,不就是图跟着陈安能挣钱。
    哪怕这些养殖的事物早期不见得有多赚,可至少也有前景不是。
    就这样,养殖的商人去了一波。
    有了养殖,就意味着有肥料,还可以推广湖鱼养殖一体化。
    所以养殖起来,就意味着种植也能带动起来。这边的好多地肥力不足,有了足够的粪肥发酵后改造田地,相信那些咸地也能变成肥田。
    而湖鱼养殖这些,当然也可以顺带着带动起来。
    至于说养成后的销量?
    有了凤凰树,还引不来凤凰!
    就这么的,一波商人被找去带着地方村民搞养殖。
    一波粮食点心商人,又被他指点着去找村民,再签订了合约,说要让他们负责搞种植。
    福安县的各个村之间,最近真是热闹的很。
    实在是突然有不少商人涌入他们这些山村里,说是发猪,发牲畜种子给他们,让他们帮忙养。
    养好以后,负责售卖给他们。
    而他们只需要老实的按照他们吩咐养好了,一头一百斤以上的猪给多少钱。
    一只两三斤重的鸡多少钱的收入算。
    村民们只需要负责养,并不需要出钱购买牲畜苗。就算是养殖的方法,这些商人也会指导。
    如此好事,直让村民们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儿啊。
    一瞬间,但凡家里不太懒的人,都出动和这些商人签订合约,并领养各种牲畜苗。
    在这一波商人过后,又一波粮商到来。
    这一波商人又告诉他们,他们养殖牲畜,那就有肥可以肥地了。
    商人提供种子,他们代种,到时候收获了三七分。
    虽然种地的人只得三成,但是,人家提供种植,还要提供种植方法。
    这对于常年要买粮吃的福安村民来说,又是一大项福利啊。
    “不得了,不得了,我都可以预见,只要奋斗一年,不遇到太极端的天气,咱们的日子就能变好啊。”
    “对啊,对啊,我也算过了,这养的牲畜,到时候一头肥猪能有差不多五百个铜钱。
    家里随便养它个三四头猪,一年就有二两银子。
    再种几亩地,除了掌柜们的所得,咱一家子的嚼头也出来了。
    啧啧,这日子以前是想也不敢想啊。”
    “对呢对呢,这说明啥,说明新来的县令是真做实事。”
    “是啊,感谢新县令。”
    不少村里人一辈子没去过县城,但却都听说了新来县令的好。
    一时间,新县令这个词儿,就成了所有百姓嘴里的大好人。
    毕竟能让大家吃上饭,有钱用的人,可不就是大好人么。
    而这一波欣喜过去不久,又迎来了一波商人。
    “你们当地的鲜花晒干了我们收。还有你们的各色毒虫类,我们也收去做药。
    不过,如果你们想长久拥有这些收入,最好是研究怎么养这些毒物。
    毕竟我们这些药村商人,每年都会收那些毒物入药的。”
    因为气候的原因,闵城这边的毒物极多。
    要不早些年为了收药毒这些东西,商人们都是往闵城跑的居多呢。
    如今居然有人跟他们商量长久收,这,不就是研究怎么养吗?那必须研究啊。
    研究透了这就是钱。
    “菌菇也收,鲜花也收,哎呀呀,我家几个半大的姑娘小子,手脚比我还快。
    家里五个小子姑娘奋斗一天下来,找菌菇,摘鲜花,居然能有差不多一两银子收入。”
    这话让不少人都心动了。
    于是乎,当地人又晓得了,不仅仅鲜花可以换钱,菌菇也能换。
    既然毒物可以研究怎么养殖,那是不是鲜花也可以大量种植?
    还有菌菇,要是能研究怎么大规模的种植,会不会也很有收入?
    就这么的,一波又一波的商人走入乡村,然后,乡村的人就发现,他们看不上的花啊草啊虫之类的,居然全是能换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