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曹昂,从截胡邹氏开始

第87章 黄祖震怒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片刻,刘勋被擒。
    他看了看弟弟的尸体,又望了望刘晔,无奈一声。
    这个读书人,不纯粹啊!
    读书就好好读书,尼玛还带拔剑砍人的?
    “我待子扬不薄,子扬却欺骗我,何以为人!?”刘勋怒而指责。
    “唯有如此,刘公方能如愿。”
    刘晔拱了拱手,命人大开城门,带上郡守印绶去见曹昂。
    不久,曹昂军至。
    刘晔恭敬奉印:“庐江郡城之印在此,请曹公子笑纳。”
    曹昂大笑,翻身下马,接过印来:“若非子扬,此城怕是还要和孙策争上一争。”
    刘晔摇头,正想谦虚一番时,曹昂忽然将印绶挂在刘晔脖子上:“如此,庐江郡便交给子扬了。”
    刘晔诚惶诚恐,连忙推辞:“晔为庐江故臣,如何再为此郡之君?!”
    曹昂当即会意。
    刘晔虽弃暗投明,但自己这样做,岂不是陷他于不义?
    于是,连忙道歉,又问他有何要求。
    “只希望曹公子能答应我两个条件。”刘晔道。
    “子扬但讲无妨。”
    “其一,刘子台为我故主,请公子恕其罪。”
    “其二,愿得一车金宝,可养一家余生。”
    曹昂大笑,道:“我当什么事,这有何难,都依子扬!”
    好人做到底,曹昂豁免刘勋之罪,并准许其带走家小、财物,往故乡或他地定居。
    此外,还送了三车财货,作为给刘晔的赏赐。
    刘晔分文不取,让家人推着财货至刘勋面前,作揖送行:“今日一别,我与公君臣缘尽。”
    “刘偕反曹,不杀他难熄曹家之怒。”
    “蒙公昔日收留,这些东西,是我些许心意,请公恕罪。”
    刘勋已换上常服,闻言下马还礼,叹道:“不听子扬之言,才有今日之败。”
    当日,如果他一开始听刘晔的投靠曹家,那还不跟着曹昂吃香喝辣,哪会混到这一步?
    “幸听子扬之言,我还能有今日。”
    要是没有刘晔城下反水,刘勋性命未必能保,更别说带着钱财家人归乡了。
    最后,他再躬身:“刘勋庸碌之辈,子扬安世之才。愿君路长且阔,一展鲲鹏志!”
    言讫,其人上马,带着家小离去。
    庐江郡,彻底易主,落入曹昂手中!
    数日后,江夏方面的黄祖,方得到消息:甘宁率军投降曹昂。
    “贼性难改,锦帆贼焉敢背我!?”
    黄祖闻讯大怒,当即下令:“获其妾与子,给我杀尽,将人头送去庐江!”
    苏飞苦劝:“黄公息怒!东边传来消息,说是刘勋亦军败,只怕庐江要不了几日便会落入曹昂手中。”
    “此时要是将甘宁家人砍人,岂不是与他为敌?”
    “届时,彼辈发大军来攻,如何是好?!”
    黄祖的脾气不是一般爆,哪会轻易听他的?
    “我怕他曹昂不成!”
    “昔日孙坚何等嚣张,不照样死在我手上!”
    “他若敢来,我必让他喋血江夏!”
    想当年孙坚名气何其之大?
    关东联军讨董时,此人表现最为突出,打的董卓都一度要与他言和联姻。
    被世人称之为当世猛虎!
    名气会比今天的曹昂小了?
    结果呢,被自己射成了刺猬,脑浆子都爆出来了!
    “父亲息怒!”
    他儿子黄射也是讲道理的,见状连忙道:“杀他妻儿并无作用,不如暂时扣下,以做筹码。”
    “曹昂、孙策争斗在即,不如先看二虎相争。”
    “待其两败俱伤,再提出兵事宜。”
    闻言,黄祖这才暂压怒气,命人将甘宁家人扣住。
    ——长江之上——
    艨艟相连,浩浩荡荡。
    “曹子修速度可真快啊!”
    周瑜将手中的信递了过去,叹道:“庐江郡城已落入他手,邻近数城,已传檄而定。”
    孙策接过来扫了一眼,问道:“皖县那边呢?”
    “皖县与居巢尚在。”
    周瑜是庐江人,而且作为庐江第一大世家,他在庐江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船上一时寂静。
    程普问道:“曹氏在庐江有多少兵马了?”
    周瑜回答:“其人先后吞下陈策、收服甘宁、如今又拿下了庐江郡兵,五万之众是有的。”
    程普沉吟许久:“不如退回?”
    他是老资格,在孙氏集团中,地位极高,有意见素来是直言的。
    “程公认为庐江不可争了么?”
    孙策长发披散,任江风吹散。
    其人负手背立,身姿伟岸,闻言侧颜发问。
    程普点头:“庐江郡只余二三县之地,彼辈又拥大军,与他争庐江,风险太大。”
    “程公之言固然有理!”
    孙策朗声一笑,重新别过脸去,望着浩荡长江:“可不敢冒险,我孙策又怎有今日?”
    “若遇强而退、遇险而避,这天下又如何去争?”
    “舍弃庐江,我孙氏便被堵在了长江以南,日后只有偏安之余地,再难向外。”
    “大丈夫乱世不争,却只知偏安一地,与鼠辈何异?!”
    言讫,其人负手往船尾走去,同时下令:“程公、公瑾你们领大军在后,我带快船先行,先夺下皖城再说!”
    浩荡水军中,分离出几十只快船。
    孙策只领千余人经皖河、入皖县境内、而后直取皖城所在!
    皖城外的河道上,恰好有几艘船停着。
    中央一艘,两人对坐。
    年长者,皖县令刘长;年轻者,乃是桥蕤派来的使者。
    二人正在围绕降曹一事磋商。
    皖县是南部仅有的大城,而刘长又在当地颇具人望。
    所以,其人有一定的选择权:投曹、或投孙、或依旧固执的替袁术固守。
    这个时候要打动他,就需筹码了。
    正商议时,有人来报:“东边有快船闯了进来。”
    刘长蹙眉:“将他拦住便是?”
    “拦不住!”
    声方落,船身猛地一晃。
    一道人影,跃上船来。
    一身黑衣,一口铁枪,披一头黑发,龙行虎步。
    刘长惊怒道:“来者何人!?”
    “江东孙郎。”来人道。
    刘长二人吓了一跳,但还是连忙行礼。
    孙策铁矛一扬,指着桥家那人:“你可姓桥?”
    “不姓桥。”那人摇头。
    “你与桥公是何关系?”
    “原是桥家徒附,幸得主公信任……”那人颤巍巍解释。
    “哦~”孙策嗤笑一声:“只是家奴而已!”
    说完,铁矛一伸,刺入其人咽喉。
    噗——
    鲜血喷涌,那人握着枪头,两眼瞪圆,满是不甘。
    怎么……好端端……就给自己一枪?
    你他么是个虎比吧!
    呼~
    孙策枪一挑,将人从刘长头上抡了一个圈,丢进河水中。
    孙策抖了抖枪,又指着刘长:“桥公已被迫投曹,你与桥家人商议,是也想投曹吗?”
    “我……”刘长面生畏惧,快步后退。
    他在皖县能站得住脚,是因为也养了一片纵横江河的好汉。
    只要他们护住自己,就不怕孙策了!
    那帮好汉也反应过来,连忙拔刀靠近。
    “可愿降我?”孙策往前走了一步,枪再次逼到刘长面前。
    刘长不答,转身欲奔。
    孙策铁枪一抬,又狠狠砸落!
    砰!
    那颗脑袋,登时像烂西瓜一般碎开。
    铁枪拨开血雾,孙策持枪挥舞,连杀数人,目光一凛:
    “孙伯符在此,谁还要送死?!”
    在长江一带,江东孙郎,名号太响。
    又目睹其人手段,余众吓得撇了兵器,拜服于地。
    “愿为孙郎效力!”
    孙策低头俯瞰一圈,颔首:“善!”
    船只径入,皖县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