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曹昂,从截胡邹氏开始

第148章 许都有变,曹昂归来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青徐开战。
    虽暂时未有进展,但对于想有动作的人而言,已经足够了。
    因为,这代表着袁绍和曹操撕破脸皮,正式对曹家下手了!
    既然如此,原先只是嘴上答复曹操的他们,就该有实质性的动作了。
    兵马粮秣行动,始终是有延后性的。
    但在有些地方,却是想动便能立即动手。
    对于曹氏而言,最快的变化和危机,来自于——许都!
    深夜,卫将军董承入宫面圣。
    见到天子后,他面露喜色:“启禀陛下,袁本初之子袁熙,驱青州之众十五万,南下琅琊,已与曹子修所部交手。”
    天子只有十七岁,气质却格外镇定:“这是好事,曹孟德可曾回许?”
    “不曾回来。”董承摇头:“他依旧在寿春督战。而且,多方传来消息,如孙伯符、刘景升等人也将有动作。”
    天子沉吟片刻,叹道:“昔日朕以为曹操是忠臣,托之以大事,未曾想还是身在囚牢。”
    “曹氏不可靠,其余如袁氏、孙氏以至于宗亲们便可靠么?”
    董承摇头:“这些人割据地方,眼里只有自家利益,哪还记得效忠陛下?”
    “陛下所要,也不是他们的忠诚,而是借机摆脱曹氏以求独立啊。”
    顿了顿,他叹道:“容臣斗胆,化作东周,不也比现在强么?!”
    “东周天子么?”天子目光微眯:“朕之京畿与六师何在?”
    这直发要害的一问,让董承忍不住心中一叹:天子聪慧,只可惜错生乱世!
    拱了拱手,他接着道:“当前,袁绍势大,许县之内,已是人心惶惶。”
    “据臣所知,暗中与袁氏通信,以求将来两全之人,不在少数。”
    “等到孙策、刘表各处兵发,曹氏更加自顾不暇。”
    “届时,由陛下出面,团结忠义之士,夺许县驻军兵权,不难!”
    “颍川之士,忠心未泯,将来亦可用之,何愁无京畿之地?”
    听完这番话,天子继续沉默。
    许久,他方道:“万事小心,切勿行事过急。”
    “遵命。”
    董承退下。
    袁绍已经动手了,其余人紧随而至。
    他相信,要不了多久,曹操、曹昂、曹仁这几路曹家主力,都会陷入战争泥沼之中。
    那时,便是自己动手的绝佳时机!
    “陛下说的没错,现在行事不能太急,否则将曹操逼回来便不好了……”董承轻声嘀咕着。
    “卫将军。”
    他正走着,忽然一人迎面走来:“都这么晚了,还敢来觑见天子么?”
    “是荀文若啊。”董承瞥了他一眼,冷笑拂袖:“怎么,我来见天子,还要荀令君点头不成?”
    说完这句,其人便扬长而去。
    荀彧望着他的背影,一阵叹息:“尔等一心作乱,难道乱了曹公,这天下便能如你们所愿么?”
    他询问身边人:“曹公那边可有消息?”
    “不曾回来,依旧督战寿春。”随从回答。
    荀彧眉头一紧。
    寿春那边,曹操完全可以甩给夏侯惇或者其他人,何必自己亲自待在那?
    是在同时防备孙策?
    可即便孙策异动,哪里比得上后方许都紧要?
    一时间,足智多谋的荀彧,都无法揣测曹操的用意了。
    时间推移——
    许县之内,谣言四起。
    “听说没有,曹公子在琅琊吃了败仗,被袁熙打的遁入山林,不见人影!”
    “有这种事?”
    “我亲戚从徐州逃过来,亲口告诉我的!”
    “听说南阳那边,都在跟刘表接洽,商议投降一事。”
    “庐江也是……你们可知道,曹公子安排镇守庐江的是什么人么?”
    “什么人?”
    “说出来你们莫笑,是个水贼!”
    “说什么笑话!庐江处黄祖、孙策之间,一个水贼哪里守得住?”
    “可不是嘛,此番问题大咯,只能盼着袁公本人晚些渡黄河,曹氏还能多支撑几天……”
    暗中的人加快了步伐,推动舆论、收买人手。
    董承府中,几人对坐,皆面带笑意。
    “无论曹子修是否兵败,只要他被袁熙拖住,便坏不了事。”说话之人名为王子服,官拜偏将军。
    偏将军听着挺偏,但可不是什么小官,多少也是个正职将军,在中郎将和校尉之上。
    “曹子修便是回来又如何?此子虽近来一鸣惊人,但说到底还是个武夫。”
    议郎吴硕饮了一口酒,笑道:“朝中斗争,他懂什么?”
    “话倒不是这么说的。”越骑校尉种缉摇头,且叹道:“武人做事是不讲道理的。”
    “他或许不懂朝中争斗,但若是急眼了,未必不会胡乱砍一通!”
    他前后经历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对于这些武人的破坏力深有体会。
    众人摇头,又都笑了:“可惜,他回不来!”
    就在这时,同任偏将军的吴子兰匆匆进门:“东边突然传来消息,说曹子修回军,已经进了豫州界。”
    “什么!?”
    座中人皆惊。
    董承眉头猛地一拧:“他不是在徐州与袁熙交战?”
    “这我就不知道了。”吴子兰摇头:“但曹昂回来绝对错不了,数万大军往西而来,除了他还能是谁?”
    “曹操自己不归,却遣其子归来……何意?”董承不得其解。
    “董公,为防有变,我看还是先动手得好!”种缉提议。
    “这……”董承面露犹豫之色。
    座中众人,紧急商议,随后敲定:提前下手,借天子诏书,夺许都兵权!
    事成之后,封城防守,同时发诏书号召天下人伐曹!
    彼时,曹家父子根基已失,必然大局难复!
    许都兵权,主要分为两部。
    一部是虎贲军和羽林军,因多处缺人,眼下只有一个曹休负责,共有禁军三千人。
    另一个则是北军五校,种缉的越骑营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是此营老资格,五校当前共有人马五千人。
    要政变成功,至少要掌握其中一支部队。
    若是两支同时拿下,那就诸事皆成了!
    谋划、行动、夺权,这都需要时间。
    在此之前,众人决定先派一人去摸摸曹昂的底。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这小子还有几天回来,他们好准备更充分!
    同一时间,荀彧也得到曹昂回来的消息,一时错愕。
    宫中,天子忽下诏书一封:曹子修讨贼有功,着议郎吴硕前往慰军。
    当日,吴硕带着天子诏书,往东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