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食无忧[穿越]

分卷阅读185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段明:“公子吩咐。”

    “带诸位医官随行下去歇息。”季鸿回头看了眼方才那递他名册的小医吏,谁想只这片刻功夫,那人又不知藏到了哪里去。段明领命要走,他又皱了皱眉,“等会,煮几壶热茶,莫要怠慢了。”

    段明道:“是。”

    季鸿回到衙内,需先与陈阳详细叙说当下滁南的困境。

    滁南府城的水利工事经过抢修,大水已退,但如今积水尚存,又遇大疫,城中的医馆药局几已成了空铺,能用的药材也都寥寥无几,却仍不足以维持灾民间的日常用度。下辖十一县中也难以调用多余的药材,患病的人越来越多,无奈封城后,更有大批尚未患病的百姓盲目屯药,药材一时间千金难求,即便再往远了去高价收购,也是远水难解近渴。更不说府官潜逃,难民暴动,城内谣言纷起,是要多乱就有多乱。

    陈御医这一来,可是真真切切地解了他缺药短粮的燃眉之急。

    二人说话的堂外匆匆走过几个搬运药箱的医吏,口中絮絮叨叨抱怨着什么,脸上也极为不耐。季鸿忽地起身,对陈阳道:“陈大人,正巧还有一事。前几日城中有灾民暴乱,大皇子受了些许惊吓,如今正在后院歇养。大人可去请个平安脉。”

    一听是大皇子贵体欠安,陈阳立刻警醒精神,慌里慌张地告辞去了。

    季鸿拔腿往府侧仓库走去,前头两个医吏搬着箱子,也未曾察觉身后有人,便互相嘀咕道:“他算个什么东西,敢这样支使我们?”

    另一个虽有些不满,却没胆量一吐为快,只闷声说:“他可是文老太师亲自举荐上来的,十字街上的三余楼听过没有,人称余小神医的,说的就是他了。据说这大疫就是他先发现的,发疫这些日子以来,三余楼活人无数,灾民都快将他家的门槛踏破了。”

    “哪能有那么神,若真那么厉害,为何只是个民间郎中,你我等人可都是苦读十载才考上这医科,进这御医司。他若真有本事,缘何不经医科考试?文公举荐又如何,不过是个走后门的偏方大夫。”那人嗤笑一声,“我看,怕不是压根不敢去考,只是个欺世盗名之辈。”

    季鸿脸色一沉,冷哼一声拂袖而过,将那二人吓得一愣,嘴都未阖上。

    进了库房大院,果见一年轻医吏正指挥着三五衙役在归整药类,这些药材封在箱内,由夏京至滁南长途跋涉,亟需全部收拾出来晾着,有些应阴干,有些应曝晒,更有些需得存放在高处通风之地方可。眼见着人手不够用了,那少年将一袋苍术均匀铺晒在笸箩里,尔后又取了木梯架在墙边,准备亲自将一些串好的药材悬在房梁之下。

    “那白茯苓很是怕潮,怎的能将它放在那般阴潮的墙角!”小医吏一脚踩在木梯上,还忙着眼观八方,看到一个衙役端着一筐白粉块往后头走,忙叫他道,“唉,等会儿,你现在拿的那是葛根,不是茯苓。我不是都贴了纸条么,怎的还会拿错,你——”

    他说着蓦然一静,几个衙役已被他念叨得耳内生茧,乍然没动静了还挺奇怪,便回头去看——就见那罗里吧嗦的小医吏正与不知何时出现的季大人大眼瞪小眼地看着。

    年久失修的木梯吱嘎一声,上头少年一晃,季鸿本能伸出手紧握住木梯一侧,他原本还有不少话要说,当下却只是眉间深锁,手背上紧张得青筋绷起,仰头斥他:“这般爬上爬下,摔了如何是好!下来。”

    余锦年盯着他的脸,半天没说话,过了片刻回过神来,先下意识摸了摸遮脸的白巾,确认这物什还在,便壮了胆子跋扈道:“我爱爬上就爬上,爱爬下就爬下。季大人公务繁忙,连写封小信的功夫都没有,还有闲心管得了我这没品小官儿究竟是爬上还是爬下?”

    听他嗓音有些沙哑,身形更是不如自己走前那般圆润,季鸿本因他不告而来有些生气,见他这幅模样,心房又禁不住地塌陷下来,烂成一盘散沙。他到底是在记恨自己食言,多日未给他寄信这事,季鸿叹了口气,一手握住木梯,另手抬起去接,温声道:“好了,莫让我担心。下来。”

    “……”余锦年扭过头去不看他,心里憋着一股气。

    那木梯吱吱呀呀仿佛下一刻就要断裂,季鸿眼疾手快一步上前,将他拎着后领从梯上摘下来,余锦年惊呼一声,便被季鸿头朝下倒扛在肩头。倒也不是他故意要这么扛着,只是这样更省力气。

    一众衙役和才进院的医吏都看愣了眼,一个个都目瞪口呆,忘了自己本要去干什么,直瞧着他们二人互相挣扯着朝院外走去。

    “撒谎精,说话不算话!”余锦年气得在男人后背用力锤了一拳,吵吵嚷嚷骂了一路。

    季鸿吃痛,闷哼一声,低声道:“你再动我就抱不住你了。”

    余锦年在白巾内扁了扁嘴巴,终于老实下来。

    自离京以来,他只念着要快快去滁南府,在旁的医吏都唉声叹气的时候,唯有他每天掰着手指头数还有几天才能到。没见时还好,有一口气支撑着,如今见到这人好端端地站在自己面前,这口气卸去之后,心里的委屈才翻上来,似怒涨的潮汐一般,让他迅速红了眼角。

    他将自己的手贴上去,贴住那个他日日夜夜念了月余的后背上,摸到指下鲜活的温度。

    季鸿将他扛回自己的住处,一间紧挨着府衙不远的很小的院落,院中一张桌椅,铺着滁南府周的地形图,桌旁有三杯两盏残茶,想来之前不久还在与人商议公务。踹开了门,将背上少年放在唯一一张榻上,正要与他好好理论理论随队南下的事,却见他盯着自己看,露在外面的一双眼睛眨也不眨。

    他心下一动,单膝上榻,将蒙在少年脸上的白巾摘去,托住对方颈后,稍稍低头吻住了。

    那双唇微有些干燥,但很快就被少年的唇舌所濡湿,余锦年半张开唇缝,勾住了正朝自己这边试探的舌尖,含在口中慢慢地吮咬着。院外有人敲门,季鸿没应,只专心致志地将怀里的人收拾妥帖,用舌面上每一簇细小的味蕾与他交织,以津液的交互诉说着这段日子以来彼此的思念。

    那敲门的人很快就退去了,余锦年抬起手来,轻轻地抚着男人的耳缘,看他眼下左半边侧脸有一条指长的细痕,才结上新鲜的软疤,看着还是鲜红的,在男人白皙的脸上仿若美玉生瑕。他心疼道:“这是怎么弄的。”

    季鸿笑了笑,覆住他的手背:“没什么大碍,前几日有流民暴动,险些伤了皇子,我只是替皇子挡了一下。”

    余锦年气道:“什么叫挡了一下,再稍偏些就刺到了眼睛!”

    季鸿仍是望着他,满目都是温柔至极的笑意,就连看他生闷气的模样都会觉得心里甜滋滋的。余锦年被他看得没了骨气,虽然心里想他想得紧,可面上还有些傲娇,不肯先低头就范。于是季鸿先弯了腰,将他揽进怀中,贴着发际亲了亲,主动承错道:“知道错了,下次会小心一些。”

    余锦年侧枕在他膝上,虽然面朝外,手里却攥住了季鸿的一片衣角,是生怕他会突然离去。路上奔波的日日夜夜,他不知多少次梦到季鸿身染重疾,梦到他背对着自己要独自远行,如此一夜醒来,心中只留下巨大的不安和惶恐。

    季鸿安抚地拍着他的肩头,轻声问道:“你这样跟来了,府上谁在照看。”

    “是苏亭。”余锦年一一答了,金幽汀如今对他来说就是他的家,他自然是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才敢孤注一掷随队南下,“那小子医术大有长进,生意上的事也做得愈加顺手,我便将家里都托付给他了。他虽然于医术上还有些稚嫩,但眼下有京中诸多名医坐镇,他又将防病治病的法子教给了他,如今强压之下,他未必不能独当一面。”

    季鸿倒是没想到苏亭会这般出色,他转而又想到了金幽汀里的其他人:“孩子们如何了?”

    “孩子们……”余锦年慢吞吞地说着,仿佛舌头有些沉重,嘴也愈发地张不开了,像是有千斤重,“穗穗和阿春都护送着去涂城了,清欢也跟着。涂城地处西北,天气干燥,尚未发疫。想来总比待在京中安全……”

    “涂城确实是个好去处,听闻那儿有座仙山,山上奇花异草、鲜果灵姝,无奇不有。此番平疫之后,我们不妨也去涂城游历赏玩几日,沿途经岱州,还能赏花海林景,可好……锦年?”季鸿问罢,却无人应答。他低头奇怪地看去,却发现这少年竟毫无预兆地闭上眼睛,枕在自己膝上沉沉睡过去了。

    这说话间也不过顷刻功夫,他就睡得这样熟。又想想以他的性子,京中发了疫难,他既是大夫,必定难以袖手旁观,先前那两名医吏也说,三余楼的余小神医活人无数,想来定是不眠不休地忙碌,怕是连个正经的囫囵觉都没睡好过。

    如今京中大疫未除,他就马不停蹄地奔波千里,来到最为严重的疫区滁南府——可知他这段时日该是如何脚不沾地,若不是真的累坏了,又如何能在须臾之间陷入昏睡。

    季鸿极轻地叹了口气,实在不忍将他叫醒,只好伸出手小心揽着他,防止他翻滚下去,并甘之如饴地做起个肉枕。而余锦年也终于能够缓下心防,沉浸在一袭久违的温柔乡之中,嗅着鼻息间熟悉的衣香味道,睡了足一个多时辰。

    看似平静如水、无波无澜。

    只是二人心中都明知,待这一场相聚的缱绻美梦过后,他们将要共同面对的,是一座满目疮痍、哀嚎遍野的疫城,是大夏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的瘟疫。

    第149章 疫水

    城内离府衙两三个街坊处,有一家百花楼,这名儿虽然是俗了些,以前却是滁南府上赫赫有名的雅坊酒肆,其楼有数层之高,夜夜琴音不歇,灯火通明,因一坛名为百花香的酒而为人津津乐道。

    百花香醇冽芬芳,品之有如百花齐绽之感,美酒配佳音,缤纷甘美至极,不知有多少人慕名而来,已是滁南府中的一大特色了。只是如今百业凋零,就连百花楼的柳老板前阵子也因这瘟疫病逝了。让人忍不住叹一句花香难续。

    这柳家原本就是四代单传,到了柳老板这一茬更是只有一个话还说不清楚的小芽崽子,这柳家当家的去得匆忙,还未曾来得及将百花香的秘方留下来,于是只余下一双孤儿寡母,难以为继,最后不得不变卖房产维持生活。

    如今南方正闹疫乱,便是一般吃喝都已顾不上,更别说是盘下这偌大的酒楼。这时候还买房置产的人,要么是有大韬略的枭商,要么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子。正当旁人都以为,这百花楼就要砸在那柳夫人手里的时候,却有一翩翩少年,携了真金白银,出手相当阔绰,当场将百花楼盘了下来。

    从此百花楼更名易主,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改为——三余楼。

    匾额是块匆匆写就的木牌,任何雕饰也无,朴素到寒酸,只是那上头的字迹遒劲有力,隽雅生辉,着实是一手难得的好墨宝,挂在楼前倒也有了几分古朴大气的感觉。只是这楼里新雇的伙计有些可笑,竟尽是些乞丐力夫,还有不少在疫病中死没了亲人的年轻妇人,让人实在是不明白这家的小老板的到底是要做什么。

    这些乞丐力夫只要给个馒头,就能有一把子使不完的力气,已按照吩咐将原本酒楼里的桌椅拆卸开来,两块木板拼做一块,装四个矮腿,便是一张简单的木板床,一时间楼里叮叮当当,好不热闹。而妇人们则负责收拾房间,将部分客房一分两半,中间遮起屏风或帷帘,左右半间屋子中均放置一张木板床、一只小几,两把小凳,并将一应物什擦得干干净净,并按照小老板的吩咐,在房间角落里撒上石灰粉。

    几个被叫来帮忙的医吏嘀咕道:“他说要将这处改成什么?医馆?医馆哪里用得下这么多层楼!陈大人怕是糊涂了,竟叫这么个小子处处使唤我们。”

    另人也抱怨道:“他怎的每次都这般不服管制?其他同僚均在各处搭建医棚,只他一个这样张扬,竟盘下一间酒楼做医馆!怕是在京中做厨子惯了,不务正业也就罢了,还染了一身的铜臭味,事到如此还不忘赚钱,也不知赚得这灾钱够不够他下去给自己买二两阴德。”

    众人哄笑:“也就衬得上叫声‘余老板’了。”

    笑声未泯,背后有人严肃道:“何人教你们背后议人长短?!你们习医十载,自诩国之圣手,可知此间之疫为何疫?”

    医吏们猛一回头,见是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的陈阳,一个个登时鹌鹑似的缩起脖子,即便心中有些想法,却因怕被陈大人责罚,纷纷面面相觑,不敢直言,好半天无人回答。

    片刻,一个手捧药筐的年轻医吏走了过来,恭恭敬敬答道:“这一路行来,学生见到患者病起仓促,吐泻不止,目陷肉削,形萎肢冷,轻者腹痛绞作,重者须臾即死。此病起于水湿,乱于肠胃,依学生看……乃是霍乱。”

    这医吏名尤青柏,门第轻微,平日里默默无闻,寡言少语,在御医司也只是个管医局杂事的小吏,同时负责宫中二等宫女太监的诊治,这回南下,诸人也未曾将他放在眼里,谁知他竟这时候出来出风头。

    陈阳打量他一眼,也颇是费了些脑子才记起这人名姓来,于是又问:“那你可知,京中发疫以来,是哪家的医馆死伤最少?”

    尤青柏道:“是三余楼。”

    “不错!”陈阳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着看向其他医吏,“京中八大医馆十数医堂,我皆已令人走访查看,三余楼收留疫者最多、却病死最少。正是你们口中这位‘不务正业’的余老板,用无数奇思妙法救治了数不清的病者!你们能有人家半分才,我陈某人都要替御医司烧高香了!”

    陈阳甩了甩袖子,眉毛一挑:“倘若你们若是有他那般的能耐,你们也可以不服管制——怎么还愣着,有功夫说风凉话,倒不如多去干点儿活!”

    医吏们忙诺诺作揖,作鸟兽状散。

    尤青柏不骄不躁,也朝陈阳施了礼,端起药筐退了下去。

    “唉!”驱散了这群医吏,陈阳仰起头,看到那个坐在最高处凭栏远望的少年,心中也升起些许困惑。

    昨日这少年提出要将百花楼改造成医馆,并由御医司统一管辖城中医士和药石,如有可能,连食水都由官府统一发放……再比如他还提出什么毒气与消毒之说,真真是陈阳行医几十年来从未听过的说法。

    这少年脑袋里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太多了,人说多智近妖,他倒确实不似凡间物,连医术也非常人所能理解,若非陈阳亲眼见识过他以诡谲至极的办法医治好了本必死无疑的闵家公子,又一眼看出文太师孙儿的病症,是个颇有真才实学的小子,他也决计不会让这么个半大小子来指挥御医司。

    ——

    余锦年却并不知有那么多人等着瞧他的本事,他镇静至极,此时正静静坐在窗沿,歪靠着木框,手中捧着一盏白瓷杯,半个身子笼罩着一层雪白灿烂的日光中。远处一片萧瑟零乱,他的目光随着一只抢人吃食的野狗转到一个面色蜡黄的老妪身上,忽地听到背后一声叹息。

    他回头去看,原是季鸿进了房间。

    见他独身一人所有所思地横坐在窗框上,季鸿顿时一脸无奈地说道:“坐那么高作甚,害我好找。”

    余锦年垂下视线,看着无茶无酒只是盛装了一碗白水的瓷盏,日光投进水中,泛起层层微小的涟漪:“阿鸿,你瞧,不管这天底下有多乱,人们呼号哀痛有多惨烈,太阳永远是那么明亮、那么炽热。”

    季鸿笑了下,小心地将他拢回窗内,摸到他鬓角渗出了细密的汗水:“怎的生出此种感叹。”

    “没什么,只是一路而来见到无数生离死别,便倏忽体会到人之渺小罢了。”余锦年的眸中反影出白瓷杯里的水波,似撒了一层银屑,光亮异常,他忽地直起腰背,伸手将已经空了的白瓷盏举到阳光下,片刻又收回来阖上杯盖,神神秘秘地交到季鸿手里,微微扬起下巴道,“这个送你。”

    接过来,只觉杯身温热,也不知是被少年的手温暖热的,还是日头晒热的。季鸿不明何意,他将杯子转了转,未见什么稀奇之处,不由纳闷道:“送了我什么?”

    “一碗阳光。”余锦年跳下窗台,先凑近了摸了摸季鸿眼下那条细细的疤痕,见恢复得还不错,这才扫扫衣摆,月牙儿似的眼睛眯起来,朝他笑道,“虽然如今大疫横行,但阳光却是最最纯净的。今日私藏一碗,待到寒日再打开盖来,便能有一整个冬季的太阳啦!”

    私藏一碗阳光?